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身为高密市经济开发区普通乡村教师的李济远和单美华夫妇,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崇高荣誉背后,是李济远夫妇传承优良家训、热心公益的道德自觉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他们一家和睦齐心,自筹资金开办宝德书院,免费为农村孩子提供学习辅导和课外培训,充分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亿万家庭学习的榜样。

  “让他们相信我们的付出不图回报”

  “立身先立德,心中存良善。处世以真诚,重诺千金散。仁义浩天地,公道盈心间…”高密市经济开发区冯家庄村内大街旁的“宝德书院”里,46个孩子正跟随李济远朗读自己编写的《宝德童蒙录》,每天下午放学后,周围村庄的孩子都会聚集到这里,由李济远和单美华夫妇给他们辅导功课、教授国学。

  李济远的高祖李符道在清代末年曾是远近闻名的乡贤,以“书香继世,德行四方”为家训创办的“宝德斋”,义务为周围村庄的少年子弟传道受业,声名远播。李济远处在农村教育一线多年,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业,有感于因父母打工繁忙无暇关心孩子学业,他萌发了效仿祖上德行,自己办一个“宝德书院”的想法。

  而促使他的想法落地的,则是一个幼小生命的离去。2013年5月2日,李济远所在学校一个2年级的孩子因无家长看护,在村子外的胶河溺水身亡,孩子家人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场面,让同为父亲的李济远唏嘘不已。

  “我也是一个父亲,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目睹悲惨场景后的李济远决心必须把“宝德书院”办起来,“使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快乐学习、培养兴趣、提升素质,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而妻子单美华也坚定支持他的决定。

  万事开头难。没有地方,李济远把自己的婚房腾出来,自己和妻子则借住在叔父家;为让孩子们真正坐得住、喜欢上这里,李济远和妻子三伏天骑着电动车到市区,辗转各个书店精心挑选书籍;怕孩子们热着,他们把全家第一台空调按在了孩子们房间里…一番折腾下来,夫妻俩辛苦积攒多年的3万元积蓄花个精光。

  2013年7月8日,“宝德书院”正式成立,除了传承祖上优良家训,李济远对书院也寄予了自己的释义:人间至宝是有德。

  810口人的村子里突然冒出个书院,村民开始议论纷纷:“这是要办辅导班挣钱啊”,“当老师的有头脑,这钱不挣白不挣”…

  面对无端揣测,妻子单美华不甘心受这委屈,劝李济远出面解释清楚,但从小受忠厚传家教育的李济远劝慰道:“只要我们初心不改,时间就是最好的解释。”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乡亲们看到李济远夫妇办的“宝德书院”是真正做公益后,“挣钱”的议论平息了,开始陆续有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但让李济远始料不及的是,“他是个彪子”、“想出名”的议论又在村里甚嚣尘上,有人甚至说“我就不相信这个世上会有人只付出、不图回报”。面对非议,李济远告诉妻子:“我们就是要用行动说话,让他们知道这个世上真的有人只付出不图回报”。夫妻二人白天在学校上课,下班后就在书院辅导孩子功课、讲授国学,等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家长把孩子接走,常常已是晚上9点多钟,“经常忘记吃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济远和单美华对孩子的悉心教育和无私付出,在孩子身上很快就有了回报。村民郭宗芹和丈夫两人都在纺织厂上班,两人下班都很晚,就让上二年级的孩子李萱放学后到“宝德书院”,直到两人下班后再接回家,“以前孩子比较自私,对好事麻木不仁,来书院1年,现在我发现孩子变得热心了,爱与家人沟通,最重要的是知道了感恩,母亲节还给我送了花。”

  孩子在“宝德书院”的变化让郭宗芹欣喜不已。一传十,十传百。起初持观望态度的村民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宝德书院,学生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名增加到每天50多名。

  让国学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为让农村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李济远在“宝德书院”教授国学知识,他每天都和妻子撷取国学精华,精心筹备辅导课程。在这过程中,李济远感到五千年文化传承只有和当代价值观、精神理念相融合才是当前教育最需要的。李济远决心整合传统国学、时代精神和乡土文化等元素,自己编写一本教材。

  干事心急的李济远一头扎进了教材编写工作中。“那段时间的他就像是一个痴迷的傻子,啥都顾不上了”,妻子单美华发现丈夫像是变了一个人,每天回家就是看书、查资料、做笔记,除了吃饭,很少出来,经常一忙就是一个通宵。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李济远自己编写的《宝德童蒙录》完成了,而此时的李济远已是严重虚脱,体重瘦了10多斤。

  但是每天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来到书院,如饥似渴的吸收国学知识,李济远心里很是欣慰。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李济远制定了《课堂时间表》;为了便于与家长及时联系,李济远和妻子开设了手机微信公众号、建立了QQ群,每天将书院的活动情况传递给家长。来书院的孩子家境不同,有的孩子家庭困难,有的孩子是单亲,在家长接送孩子晚了,孩子伤心的时候,李济远总会耐心的开导孩子,留住孩子在家里吃饭,并把他们送回家。“谁家没有难处,这样的孩子是最需要关心和抚慰的。”爱生如子的李济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孩子多了,原来的房子装不下,李济远便决定翻修房屋,扩大书院。2016年4月,他们投资14万元,对自家房屋进行了改造,扩大了教学面积:“只要孩子们能有个好的学环境,付出的这些真不算什么。”

  但殊不知,改造房屋的钱,是夫妻俩用工资、靠种地辛辛苦苦攒下的:夫妇俩平时舍不得吃喝,妻子单美华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夫妇俩承包的14亩地,所有收入全部用在了书院建设上。农忙时,夫妇俩就白天上班,晚上去地里管理,妻子单美华有一年在装卸玉米时不慎把腰扭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连下地走路都困难,但她仍然坚持靠在教学一线,没给孩子耽误一节课。李济远夫妻的善行义举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不少企业提出资金捐助,但都被李济远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过的,就让对方换成书籍、桌椅等实物:“我就想实实在在的给孩子们办点事情,如果公益粘上金钱,我自己说不清,还会让初心变了味”。

  李济远夫妇始终坚信公益是一个美丽的循环,真正的公益不是施舍和被施舍的关系,而是互相给予、互相成长的过程。“3年来,我们虽然辛苦,但是很快乐,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吸引到书院来,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栽下希望,收获喜悦。李济远夫妇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面对一道道光环,李济远夫妇没有太多的自喜,“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坚持走好公益书院之路。(助人为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