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潍坊

  7月17日讯 81岁的王洪顺是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吃过午饭,他拿着小马扎来到村西头的“祈福树”下乘凉。王洪顺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了40多年,从未有过任何不愉快,他们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慈孝人家”。7月15日,记者走进侯王村看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孝文化宣传板随处可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孝文化氛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侯王村的世世代代用实际行动上演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劝孝故事。侯王村把“孝”作为治村之策,昔日的落后村变成了如今的文明富裕村。

  侯德芬: 让公公住正房 变着花样做饭 

  7月15日,在侯王村西头的“祈福树”下,81岁的村民王洪顺正坐着马扎在树下乘凉。王洪顺家有4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王洪顺老两口一直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跟儿媳妇生活了40多年,从来没吵过架、红过脸。3年前,老伴去世,照顾他的重担落在了儿媳妇侯德芬身上。“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先给我吃,儿媳妇伺候得很好。”王洪顺说,儿媳妇特别细心,每顿饭都给他开小灶,变着花样做饭,既营养又健康。

  每天吃过饭后,王洪顺就围着村子散步,累了就到“祈福树”下乘凉。“没等我回去,儿媳妇就做好饭了,回到家就有热菜热汤,什么也不用我操心,有时候我也觉得不好意思。”王洪顺说。11日早上,儿媳妇一大早要下地干活,担心公公饿肚子,早早地起床煮了两个鸡蛋,用热牛奶泡好饼干,伺候他吃完饭才下地干活。中午还没等他遛弯回家,侯德芬又早早回家做午饭。

  “儿媳妇和闺女一样亲,不让我住偏房,我一直住在正房,房间里有暖气片,冬天特别暖和。看见缺啥了,不等我开口,儿媳妇就给买来了。”王洪顺说,他当天穿的衣服都是儿媳妇给买的。儿媳妇知道他喜欢下棋,特意赶集买了张象棋桌子,每当他下棋时,都提前泡好茶,让他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

  王洪顺的大家庭已经发展到了30多口人,后代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从来没有吵过架。每年王洪顺过生日时,孩子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给他祝寿,孙子买酒,孙女买肉,外甥买鸡鱼,大包小包的,冰箱里塞得满满的,根本吃不过来。

  2014年,王洪顺一家被评为青州市首批“慈孝人家”。

  王玉华:不仅伺候公婆 还有爷爷奶奶 

  侯王村在全国率先实行“以孝治村”,为推进孝亲敬老契约化管理,统一制定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责任书,与所有家庭签订《赡养协议书》,接受群众监督,确立“老人住正房、日常赡养、医疗费保证、感恩父母、精神慰藉”五条孝行标准,开展文明村民、“孝敬父母好儿女”、“孝敬公婆好媳妇”等活动,评选出了一大批好儿媳、好公婆。

  15日下午,29岁的村民王玉华正坐在家门口教儿子学习《三字经》,5岁的儿子乖乖地坐在妈妈身旁,认真地听妈妈讲关于“孝”的故事。

  2012年,王玉华嫁入侯王村,从进门那天起,她就和公公婆婆、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婚后她相继生了两个儿子,一家8口生活得其乐融融。在外人眼里看来或许有些不方便,而王玉华却很享受这份亲情。王玉华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不仅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子,还要照顾公婆、爷爷奶奶。特别是爷爷奶奶,年龄都在80岁以上,在照顾孩子的空余,她还不忘和爷爷奶奶聊天,逗他们开心。爷爷奶奶也常说:“玉华待人亲切,什么事都跑在前头,比亲孙女都好。”

  “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家里房子宽敞,老人们也都住在正房。”王玉华坦言,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但是大家都不记仇,短暂的争吵后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公婆待她如亲闺女,她也把公婆当亲父母,住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亲情就越浓厚。

  “这个村里世世代代都流传着‘孝’的风气,嫁到这里后,我也感觉自己融入了其中,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王玉华说告诉记者。

  特色旅游:建六家农家乐 体验“孝文化” 

  侯王村在推行“孝”文化以来,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产业富村,建成6家以“孝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农家乐。今年新建一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星级标准农家乐酒店——人民公社食堂,在旅游旺季时每天能接待七八千名游客,让游客来到侯王村后玩得开心、吃得放心。

  41岁的侯王村村民张燕是人民公社食堂的负责人。结婚后她和丈夫一直在青州市区打工,并把公婆接到青州生活,经过几年的打拼,他们在青州站稳了脚跟,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看到侯王村的美好发展前景后,不少在外打工的同乡纷纷回村发展,张燕和丈夫也动了心。去年年底,张燕辞掉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侯王村寻找商机。在村里的支持下,今年春天,她和丈夫建成了人民公社食堂,营业近半年,效益非常可观。“现在农村发展得好,咱就没必要在城里给人家打工了,回乡创业,自己当老板。”张燕说。

  说起村里的“孝”文化,张燕也是滔滔不绝。“在我们村,谁家要是不孝顺,简直太丢人了,俺村里就没有一个不孝顺的家庭。”张燕和丈夫回乡创业后,为不影响两个儿子上学,把他们留在了城里,公婆留在城里照顾两个孙子,让张燕和丈夫安心回乡创业。“我们每天晚上都回城里,第二天一早再回村,公婆照顾孩子很辛苦,我们回去也让公婆歇歇。”张燕说。

  侯王村坚持孝德建设“从娃娃抓起”,将孝德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大人的影响,侯王村的小孩子从小都知道“孝”,就像张燕家的两个孩子,家里有好吃的、好用的,两个孩子都是第一时间送到爷爷奶奶屋里。

  美德教育:孝道宣传上墙 村里到处都是 

  在侯王村,到处都是和“孝”有关的文化墙,一个个孝老敬老的故事感人至深。在侯王村孝文化广场,摆放着“孝文化警句格言”、“劝孝歌”、“二十四孝故事”等宣传板,还布置了“中国当代伟人孝德榜”、“王坟镇十大孝星榜”等内容。走在广场上,如同进入了一个传统美德的教育基地,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孝感亲情。

  近年来,青州市王坟镇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文化惠民、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庄绿化、基层文明创建等九项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被评为了山东省文明镇。2011年,侯王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连续6年进入青州市经济百强村行列,并先后荣获中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为使乡村文明建设落地生根,王坟镇推行了公益文化上墙、文化惠民、镇村工作网路、村头路口文体小广场和农村广播小喇叭“五个覆盖”,通过实施“文化上墙、文明入心”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等内容,以农民画的方式画到墙上,让群众随时都能看到。高标准建成了镇级图书馆,配备图书5万余册,每村设立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同时自发成立了35支民间艺术剧团,编排乡土节目,让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外,王坟镇还将推进环卫一体化,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环境。(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