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潍坊

  许多社区、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活动,一些传统习俗正逐渐回归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忘。当国学、传统文化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重视节日的仪式感。6月14日、15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许多社区、学校开展了包粽子、插艾草、系五彩绳等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一些端午习俗正逐渐回归。文史专家表示,将传统习俗与时俱进地传承发扬下去,对于重拾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南非外教跟着孩子们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前夕,记者走访学校、社区,丰富多彩的庆端午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到了浓烈的节日气氛。

  6月14日,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各个年级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端午活动。许多班级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系五彩绳、品粽子。来自南非的外教老师Natalie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孩子们一起包粽子。

  6月15日上午,在奎文区梨园街道西英社区的樱桃园幼儿园里,一场“快乐端午粽飘香”活动正在开展中。当天,西英社区联合了几名老年志愿者一起来到幼儿园,教孩子包粽子。四片粽叶、两把糯米、几颗大枣,经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轻轻一卷、一填、一压,粽子就包成了。

  6月15日,奎文区东关街道李家街社区开展“端午·家的味道”主题文化活动,社区志愿们来到了城区一处建筑工地,与农民工兄弟欢聚一堂,包粽子、话家常,让在外打拼的他们感受“家的味道”。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举办了“欢乐迎端午 香粽润和谐”包粽子活动。在奎文区东关街道民生街社区,“粽情端午 情暖社区”活动也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进城多年仍保持老家包粽子传统

  虽然已经进城好几年,62岁的马瑞香仍然保持着临朐老家过年过节的传统,端午节也不例外。

  几年前,为了帮儿子儿媳照看孩子,马瑞香从临朐县辛寨镇老家来到了潍坊市区,老伴还留在老家照看着几亩果园。端午节临近,她提前买好了粽叶、糯米和红枣,准备包一些粽子给孩子们尝尝。

  马瑞香说,在临朐老家,妇女们包粽子的外皮都是就地取材,像苇叶、桑叶、桲椤叶(即槲树叶)等,使用最多的还是桲椤叶,既可以用来包粽子也可以用来蒸年糕。每年冬天,她们都会一起上山采桲椤叶,洗净晾干之后扎成捆,待包粽子时用温水将其泡软即可,包出的粽子出锅后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清香味。用桲椤叶、桑叶包的粽子一般是长条形,而用苇叶包的粽子则是三角形。“我们那还产黍子,也用它来包粽子,蒸出来黄黄的、黏黏的,是当地的特色。”马瑞香说,进城之后,包粽子的材料都是赶早市买来的。

  虽然包粽子比较繁琐,但在马瑞香眼里,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不吃粽子没有过节的意义。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省事不再上山捡桲椤叶,在临朐县寺头镇杨桃村,村民周仕花还是用桲椤叶、黄黍子包了一大锅传统风味的粽子,想让儿女们尝尝儿时的味道。

  自己外出割艾草赠送给左邻右舍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将艾草插于门楣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有驱蚊辟邪之说。6月15日,记者了解到,插艾草习俗如今逐渐回归。城里的大集上有了卖艾草的,而购买艾草的市民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热心的小区居民,自己到地里去割艾草,回来分给左邻右舍。

  6月15日上午,家住奎文区江山帝景小区的朱女士出门翻了翻自己晾在地上的艾草,这些艾草多数都是她自己去割回来的。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她都会去割一些艾草,一部分留着自己家里做艾灸用,剩下的则分给楼上楼下的邻居。“这个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却能寄托一份对平安的向往和祝福。”朱女士说,她年纪大了,对这种传统习俗比较在意,小区里的年轻人比较多,有时候工作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去买艾草插在自家门框上,她就会主动给各家都插上一束。

  家住经济区金都花园小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每年端午的时候,都会有邻居主动帮他插上一束艾草,让他非常感动。他都会保留一年,不舍得扔掉,第二年端午邻居就会过来帮他换掉。一束小小的艾草,传递着邻里之间的温情。

  记者采访了解到,还有一些小区会主动购买艾草赠给业主。家住金茂府小区的周先生说,前几天他们小区物业就在小区里分发艾草,过往的车辆都会发上一束,虽然一束艾草不值多少钱,但却让他心里暖暖的。

  五彩绳荷包送给儿孙,一针一线都是爱

  系五彩绳、戴荷包,曾是一代人儿时端午节的回忆,与包粽子、插艾草等习俗相比,如今这些端午传统沿袭下来的相对较少,只有一些上了岁数的人还在为孙辈准备。

  外孙牛牛降生之后,每年端午节前,寒亭区的陈素美都会为他准备五彩绳。用青、白、红、黑、黄色这五种颜色的细绳互相缠绕,形成直径约5毫米的五彩绳,然后绑在他的手腕上。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女儿小的时候我们还给她做五彩绳,后来我们工作忙她也离家上学,这个传统就没有延续下来。”陈素美说,现在身边在端午节戴五彩绳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老家在安丘市兴安街道的辛欣在潍坊工作十多年,儿时过端午节会与伙伴们一起摘艾草,塞进用贺卡做成的香包里,再缀上五彩的穗子,美美地挂在胸前,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一段记忆。不过结婚后婆婆做的荷包又让她重拾童年的乐趣。“看着婆婆坐在灯下,一手拿起花布,一手举着针线比量的样子,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辛欣说,香包基本形成后,婆婆会往里边填充朱砂、艾草等。“虽然市场上也有很多卖香包的,但里边不知道添加了什么材料。”辛欣说,婆婆的一针一线都是对于孩子的爱意。

  以汉服为载体,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在潍坊,还有一群汉服爱好者,每到传统节日的时候,他们都会自发组织一些活动,通过汉服这个载体,让更多人认识汉服,从而了解传统文化。

  6月15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了潍坊市汉服文化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张先生。他告诉记者,每逢传统节日,他们都会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今年同样不例外。在端午节期间,他们打算开展汉舞礼仪之邦、汉服展示、端午茶艺品茗、唐宋茶文化展示、缝制香囊等活动。通过让汉服爱好者们身着汉服,展示汉服、跳汉舞、表演唐宋茶礼、现场编织五彩绳、缝制香囊等形式,让市民们欣赏到汉服之美的同时,还可以借此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让观众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并传承宝贵的传统文化。

  当天,记者还联系上了子衿汉服文化传播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陈怡君。她表示,目前他们也在筹备着端午节期间的汉服文化展示活动,报名的志愿者非常多。她特别希望借助端午节这个机会,开展一些展示端午节习俗的汉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汉服、了解端午习俗,爱上传统文化。

  专家 回归传统习俗 重拾文化自信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目前,端午节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著名的文史专家于家干说,一提到端午节,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包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缝香包等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反映出了人们追求天下太平、家人团圆的愿望,是一种祈求国富民强、风调雨顺的符号。曾几何时,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这些传统习俗已经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抛弃。但伴随着国家对传统节日的愈发重视,将端午节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以后,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捡起这些传统习俗,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践行这些传统习俗,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潮流。

  在于家干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过端午节不仅仅是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传承民俗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的根。端午节文化,需要由这些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承载起来,假如丢掉了这些,无疑等于淡忘甚至是遗忘了端午传统文化。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并实践这些传统习俗,他觉得这和社会的逐渐重视是离不开的,“将这些传统习俗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传承发扬下去,对于重拾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于家干说,年轻人在端午节等法定节假日里应该多了解一些传统节日里的民族文化,这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是非常有益的。(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