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头条

  近年来,潍坊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新时代法治建设要求,秉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主题思想,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将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共同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德共进之路。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校园法德“三进”成效明显。一是“法治校长”进校园,校园法德建设有了组织保障。为适应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新理念新特点新要求,对从前的法制副校长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创新开展“法治校长”长效机制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法治校长”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法治校长”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市“法治校长”工作做出系统、明确的规定。立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法治校长”履职重点,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法治校长”进行法律基础、教育心理、工作实务等课程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法治校长”的综合素质。工作中,“法治校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在青少年法治、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深入校园,举办法德系列讲座,传道授业普法,今年以来,深入各大中小学校举办法治讲座、上法治课800余场次,提升了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二是“两个基地”进校园,校园法德教育有了坚强阵地。将法治教育阵地作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创新理念、统筹规划,打造了一批高规格的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基地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共建设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60余个,潍坊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以及高密、诸城、寿光、昌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以声、光、电、影、3D虚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法德教育的完美融合,受到广大青少年一致好评。工作中,各级各部门以“两个基地”为依托,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以案释法、模拟法庭、体验教学、现场观摩、法治戏剧、微电影展播等形式的各类活动,极大提高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效提升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三是“宣教活动”进校园,校园法德宣传有了新活力。将法治、德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做到教学有大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目前,全市中小学各年级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占学校总课程数的8%,共计开发校本课程597门,实现了法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创新“1+N”法治宣传教育模式,以“法治校长”为主导,建立法治辅导员和法治教员、普法巡回宣讲团、普法志愿者、法治宣讲团等多支普法队伍,深入学校,通过设置法治宣传展牌、举办法德讲座、法治报告会、法律知识问答、模拟法庭、以案释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法治书画展、“开学第一课”“大手拉小手”“带法回家”“我与父母同学法”“运动健身 法治兴潍”万人徒步等法治宣传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信念和道德素质。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校园法治、德育宣传教育活动300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万余册,青少年法治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拓宽阵地,培树文化,基层法德建设不断深化。一是建设多形式法德文化阵地。依托东苑公园打造市级法治文化公园,将法治文化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等内容与公园现有环境绿化、设施相融合,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三个一”(一个法治公园、一个法治广场、一条法治长廊或街道)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开展全民法治学习和教育。目前,全市共建成186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391条法治文化长廊,86个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和109个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以杨家埠旅游景区为模板,探索“12345+148”景区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了“景区承载、文化传承、法德浸润、全面融合”,将“法律七进”拓展到“法律八进”,扩大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该经验做法分别被法制日报社《法治参考》和省司法厅《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刊发推广。二是深挖地域文化资源。从本地传统文化入手,充分挖掘其中的法治、道德元素,依托风筝、木版年画、剪纸、戏剧等传统技艺,邀请民间艺术大师创作了法德主题作品。为进一步固化特色法治文化成果,将极具潍坊地方特点的法治书画、漫画、剧本等文化遗产和现阶段新兴的先进文化特色内容,汇集成册,编印了《潍坊法治文化丛书》《法随春风润心田》等书籍,为干部群众提供了趣味性强、接地气的法德教材。三是抓住重点、丰富活动。结合基层实际,大力开展法治漫画展、法治文艺演出等宣传教育活动,在农村、社区营造尊法学法、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浓厚氛围。探索开展镇(街)法治创建工作,做好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文章,着力打造寿光市法治乡镇建设模板和潍城区法治街道建设模板,探索制定了镇(街)法治建设指引,进一步完善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镇街、民主法治示范村四级法治建设体系。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区”“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打造了“潍坊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潍坊滨海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高密市南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昌乐县法治文化广场”等一批规格高、有亮点、重实效的示范单位。这些阵地设施,广泛运用声光电影等技术,在视觉、听觉上形成强大冲击力,让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感受道德熏陶,极大地增强了宣传教育效果。目前,全市共有7个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3个全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市区”,147个村(社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法治德治触角全面延伸。一是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引导公民崇德尚法。依托新闻媒体开展“法律天天播、法治天天演”活动,开办《问道》《说法》《法治时空》等46个法治专题栏目,其中,市委宣传部、市普法办联合潍坊广播电台开办的《“谁执法谁普法”机关普法进行时栏目》,已成为全市普法的经典栏目和机关普法的主要平台。截至目前已播出170余期,社会反响强烈。滨海区创新开展“有线电视+法治宣传”进万家工程,以有线电视为载体,在界面设置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版块,让法律走进了千家万户。二是升级“智慧普法”,推动法德文化入脑入心。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路,活化载体,开辟互联网、“两微多端”等新媒体、自媒体法德宣传新平台,建立微信、头条等新闻矩阵,以图文并茂的案例、消息和短、灵、快的微宣讲、微视频、微故事、微电影等形式,全面提高法治宣传的到达率、参与率、趣味性、实效性。寒亭区在杨家埠景区法治壁画、法治景点的标志牌上配置二维码“名片”,游客通过扫一扫就可以获得“随身免费法治导游”服务,大大提高了普法普德的实效性和直观性。滨海区研发了“平安滨海”APP,在其中专设法治版块,定期向综治网格员、法治宣传员推送法德信息。高密市构建了以“高密普法”微博为龙头的15个镇级普法微博集群,普及法律知识,讲述道德故事,有效提高了法德宣传的广度深度,“@高密普法”微博被评为“全国十大司法行政系统微博”“2018年度中国优秀政法新媒体”。潍城区拍摄了普法微视频《识局》,引导公众远离非法集资,提高防范意识。昌邑市司法局开通了官方抖音,用最前沿的宣传途径引导群众学法用法。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法德共进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活力,法德教育触角进一步深入群众、走进生活,形成了干部群众人人学、城市农村处处见、网上网下时时有、大事小事件件用的良好局面。(潍坊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