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文化潍坊
  以“拥抱世界、共享蓝天、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即将拉开帷幕。为借此次盛会充分展示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4月21日我市将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表演大型巡游活动,来自全国范围内20个特色非遗文化项目齐聚一堂,沿风筝广场、胜利街至人民广场巡游,届时将给全市人民带来一场文化与精神的饕餮盛宴。   

  最美的舞姿为风筝会喝彩

  海阳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莱西木偶戏、辽宁海城高跷、陕北腰鼓、四川川剧传统绝活变脸、吐火、河北沧州刘吉舞狮、广州普宁南山英歌舞………一个个表演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精彩绝伦的特色非遗项目,即将在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盛装开演,届时将为全市人民奉献上史无前例的精彩非遗展演。其中,来自山东省的特色非遗表演项目有9个,来自省外的特色非遗项目共有11个,总出演人数达3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只有6岁。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遍布海阳十余处乡镇,流传辐射至海阳周边地区。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形式和恢弘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海阳地域文化的结晶。”46岁的李东晓是此次展演队伍的领队,18岁从艺术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海阳大秧歌表演,“海阳大秧歌表演形式独特,其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打鱼狩猎、农田耕作、大夫行医、货郎卖货、锢漏锯缸、艺人卖艺,还有扮演戏剧佳话、民间故事,粉墨浓妆,锣鼓伴奏,列成长队,踏拍欢舞,串街走巷。质朴优美,耍逗有致,情趣盎然,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我们的展演队伍有30个人,是一支农民队伍。他们的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李东晓介绍。“此次能够应邀来潍坊参加国际风筝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每天都积极排练,希望能够以最美的舞姿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喝彩,也希望借此机会和全国的非遗文化表演队伍产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舞出震撼人心的力与美

  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将于4月20日在潍坊滨海国际风筝放飞场开幕。本届风筝会将突出国际化、群众化、平台化、品牌化、市场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创新突破力度,增强风筝会“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综合效益。

  “能够应邀来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一次展演机会,我们希望以精心的准备,将最美的最精彩的演出奉献给潍坊人民,也希望可以传播我们的普宁南山英歌舞文化,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英歌舞的精彩。”63岁的陈来发是广东省普宁英歌舞的传承人,从18岁从事英歌舞表演,至今已经有45年的时间,“我们这次展演的队伍最大的是打鼓的71岁,最小的18岁。”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说起普宁英歌舞,作为传承人的陈来发认为,“普宁英歌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才能够舞得更精彩、走得更远。”

  作为一种融戏剧、舞蹈、武术于一身的民间艺术的普宁英歌舞,表演者均为男性,英歌舞威猛、雄浑的表演风格和粗犷、豪迈的精神风貌,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

  “我们的英歌舞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我们当地各种传统节日都少不了英歌舞者的矫健身影。”陈来发介绍,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到潍坊参加国际风筝会的非遗文化展演,是一次很好的传播机会,为了能够带来精彩的演出,他们提早挑选演员,进行排练,只希望能够展示出英歌舞独特的美,让英歌舞走得更远。

  “我们这次来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非遗文化展演的成员有20人,有6只大狮子和2只小狮子,其中大的狮子身长2米,1.4米高,小狮子身长1米多。”59岁的尹少山是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县人,作为沧州刘吉舞狮的负责人,他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传承人。

  “目前,我们的舞狮队伍有120多人,大多数是30多岁的年轻人,有力量,风华正茂,给我们的舞狮队伍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尹少山说,“作为传承人,有责任去培养新的接班人,让我们的舞狮队伍永葆活力。我们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

  尹少山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第一次是20年前。潍坊风景秀美、人文历史浓厚,而且潍坊人热情好客,这是我对潍坊的印象,这次为了来参加风筝会非遗文化展演和巡游活动,我们每天都集训,认真训练,就是想把我们舞狮的风采展示给潍坊人民。”

  让非遗文化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每一次文化的盛会,都会擦出精彩的火花。

  “我们的海城高跷队是一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东北民间艺术。它是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一种可以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宣泄欢乐的艺术;一种因群众喜闻乐见而长盛不衰并不断赋予新的艺术技巧、外在表现形式的艺术。迄今经数辈民间艺人和各级专家的锤炼和加工、整理、提高,形成了热烈、粗犷、自由、奔放的表演风格,演出时以锁呐、大鼓、大钹、小钹等乐器伴奏,振奋人心,一泻千里,表达人们欢庆丰年的喜悦,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67岁的邢传佩是海城高跷队的领队,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说:“海城高跷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被称为‘木棍上的东方芭蕾’。我们从娃娃抓起,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进行传承。这次来潍坊参加风筝会非遗展演,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让我们的海城高跷队融入更多的文化色彩和元素。”

  川剧变脸是川剧中独一无二的神秘绝技,源于古西蜀,驰名中华梨园,蜚声世界。变脸者以魔术般的技法,瞬息间变化脸谱,更与吐火神功诡异结合,在电光火石间显示人物内心和剧情的变幻莫测,是川剧中刻画人物最有力、最浪漫的艺术手法。此次风筝会非遗文化展演中,川剧传统绝活变脸、吐火将亮相潍坊,为市民奉献更多精彩。

  “我们这次将有6个变脸,2个吐火,演员年龄在30-40岁之间,他们形式多样的变脸表演将给潍坊市民带去更多的欢乐。”白英华是四川省剧院展演部主任,作为此次的领队,他说:“潍坊国际风筝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作为川剧的绝活,能够在风筝会上一展川剧传统绝活的精彩,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也希望将非遗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川剧传统文化吸纳更多的文化元素,将我们川剧的传统绝活发扬光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的、传统的,在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一国际性的平台上,他们的精彩演出,势必会带给潍坊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会引起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精彩的非遗展演也将擦出绚丽的火花。(潍坊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