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自清末以来,潍县商埠文化的兴盛,使得收藏之风在社会上层渐靡,后由于历史原因,收藏风气几度兴废,但其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一直扎根在潍坊大地。旧时的潍坊没有形成专业的收藏交易市场,改革开放后,伴随民间收藏活动走向火爆,我市逐渐形成专业而开放的民间收藏品市场。

  建国前有古玩交易 战乱年代价格便宜

  原潍坊市文物商店退休干部谭庆贻回忆,建国前潍坊没有专门的古玩市场,但有从业者和交易行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本地较为知名的古玩经营者有郭星五、台继五、刘品三等,潍县解放前后,又有陈荣铨、郭景仁等间或从事古玩生意。

  建国前古玩业者大多在家中经营,交易仅限于熟人之间,买家大多是本地富商,收藏的范围涉及瓷器、玉器、铜器、字画、清代官员衣帽服装等。民国时期在本地受关注的收藏品主要是高档瓷器、古旧名人字画、珠宝玉器、硬木家具,以及文玩精品、竹木牙角雕、多宝阁等杂项。

  据潍县相关史料记载,民国时期的潍县大集在通济门外向南有不成规模的古董摊位。棋盘街一带有“老婆市”,上世纪30年代前后,“老婆市”成为“破烂市”,间杂古董买卖。某些趋于破落的旧仕宦家庭被迫变卖家当,因顾及体面,由家中老年妇女出面售卖。日本全面侵华后,民生日益艰难,破烂市规模日益扩大,后来潍县大集的南沙滩广场也成为破烂市。

  市建设局离休干部陈瑞曾回忆,潍县解放前后,沙滩大集破烂市规模空前庞大,古玩几乎无人问津。潍县解放之后,沙滩大集鸳鸯岭附近,有“地主”身份的家庭女眷售卖衣物、家具、字画、瓷器等。他曾在大集见到古时的《张黑女墓志铭》拓片、古陶瓷器以及明清文人书画作品,当时的古玩价格极便宜。

  谭庆贻回忆,“文革”前后,民间古玩收藏品交易完全停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位于白浪河小石桥附近的潍坊大集旧货市场重现繁荣,其间出现古玩交易。本市收藏爱好者邱大军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小石桥北面坝崖一带开设古玩店,那时经营古玩属于“半地下”状态,他的月收入可达几百元。那时参与个人收藏的多为国家干部,市内文化系统参与者较多,单件成交超过百元的很少。

  改革开放后收藏品市场形成规模

  上世纪80年代末,潍坊大集北迁至白浪河北宫桥西侧的河沿一带,向北延伸至现卧龙街白浪河桥附近,在干涸的河道中交易。南面靠近北宫桥头附近,民间自发形成破烂市,这里售卖旧货,其中夹杂少数摊位兼卖古玩。后来北宫桥头附近形成了一些固定古玩摊位并持续多年。据古玩商家解先生回忆,当时古玩价格相对便宜,如康熙官窑青花罐价格不过百元,郭味蕖的扇面要价仅几十元。同时期,十笏园附近出现了几家古玩店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收藏队伍逐渐庞大,这时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出现囤积炒作邮币卡类收藏品的“炒家”,伴随着邮币卡在90年代中期炒作火爆,我市有跟风炒作批量收藏品的商贩,往来于京津沪与潍坊,倒卖收藏品。

  1990年前后,奎文门对面白浪河西岸向南,有沿河公园名为“芳菲园”,被辟为花鸟鱼虫市场,芳菲园北侧靠近桥头一带,成为我市最大的古玩收藏品市场。几年后芳菲园改造,花鸟虫鱼市场迁入民生街白浪河桥西侧路南的原“同心园”,在同心园西北角围墙内形成了新的古玩收藏品市场。同心园拆除后,市场一度搬迁到广丰家具城以西的信丰古玩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文博事业管理政策逐步放开,民间古玩交易活动持续火热,我市逐步建设了一批专业、公开的集藏品市场。在福寿街虞河桥东侧以北、广丰家具城以西建成店面与地摊同步存在的古玩市场。我市部分县市区也形成了专业的收藏品市场。

  后来,我市陆续建起几大古玩交易市场,仅城区内已有齐鲁古玩城、广丰古玩市场、虞河古玩城、十笏园文化市场等,其中齐鲁古玩城和十笏园文化市场逢周日集日也有地摊交易。青州、高密、临朐、诸城等各县市区也建成规模不一的专业收藏品市场,仅青州市内已有多处大型古玩市场。

  古玩货郎推动民间收藏走向火爆

  晚清时期金石收藏热潮中,潍坊藏家广搜博求,即诞生了一批古玩商贩。活跃于潍坊的古董商有陕西苏亿年、苏兆年兄弟,潍县人赵允中、范春清、孙海平、高文瀚、杜锡九,临淄马庆灏等人,他们奔波各地,搜罗古玩,坐地起价,货卖识家,赢取厚利。陈介祺所藏毛公鼎即购自苏亿年。潍县古董商们常年为陈介祺收购古玺、封泥等。光绪年间临淄一带大量出土古玺,因无人辨识被当作废物,熔炼为铜打造器物。马庆灏遍走各铜庄,在废铜堆中捡出古玺,每次可购得数十百钮,大多高价卖给了陈介祺。范维清赴河南收购古玩,在安阳偶然发现新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购买几十片带到京师,被王懿荣发现,促成甲骨文的重现天下,轰动金石学界。古玩商贩的收购行为,使众多流散古玩得以汇集,助推了金石收藏活动的繁荣,也最大限度保护了民间流散文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出现建国后第一批古玩货郎,走街串巷收购古玩,转手获利。这时国内收藏活动开始萌芽,众多在民间沉睡了几十年的古玩,被集中发现、收购、集藏。古玩货郎常年以自行车为代步工具,一次行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据上世纪80年代初经营古玩的王先生介绍,那时潍坊城区周围,古玩商贩有几十人,他们利用工余时间收购古玩玉器,乘火车到青岛文物商店出售,除去路费,每次有30多元利润,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最早的古玩货郎曾查阅地方志书,到明清文人家乡搜购,后来发展到走遍潍坊各村乡,“拉网式”收购。上世纪90年代,农村也出现众多收购者,原昌邑双台镇、安丘黄旗堡镇曾经出现古玩货郎“专业村”,多数村民参与古玩买卖。当时民众的生活还不富裕,低廉的花费可以买到有价值的物件。那时的潍坊一度成为国内重要的古玩集散地,北京、天津、广州的古玩商纷至沓来,竞相淘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