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昌邑独立营是由昌潍游击大队发展起来的,始建于1941年9月。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顽强奋战,不断发展壮大,用生命和鲜血开辟了昌潍抗日根据地,保卫了胶东至渤海的红色交通线——“渤海走廊”。

  开辟昌北根据地 独立营发展壮大

  1940年以前,由于胶济铁路东段被日伪军控制,胶东抗日根据地与清河、鲁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必须经过昌邑、潍县、寿光三县北部沿海地区,因此有“渤海走廊”之称。

  为了确保“渤海走廊”的畅通,1940年9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帮助中共昌潍中心县委组建了昌潍游击大队,共有战士200余人,分为三个中队,其中一、二两个中队是在昌邑组建,三中队在潍县组建。昌潍游击大队诞生后,迅速扭转了昌潍地区对敌斗争的形势。

  1941年1月,由于昌潍两县党组织的变动,昌潍游击大队撤销,昌、潍两县分别建立县大队。同年9月,昌邑县大队改称为昌邑独立营,胶东军区派李力超接任昌邑县独立营营长,11月又派宫愚公任独立营政委,同时,原来的中队改为连。

  1942年7月,昌邑县在行政上划归清河区,昌邑独立营随之改属清河军区新组建的昌潍独立团领导。同时,昌邑独立营一连升级到昌潍独立团,独立营遂新编一个连补充。8月,昌邑独立营奉命改称昌邑县大队,大队长李力超,政委宫愚公。11月份,罗平调任县大队副大队长。

  1943年9月,经上级批准,昌邑县大队再次改称昌邑独立营。实行地方党委一元化领导,昌邑县委书记刁一民兼任独立营政委,宫愚公为副政委,昌邑县县长何凤池兼任独立营营长,罗平任副营长,李良臣任政治特派员。

  1944年3月,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局部反攻作准备,昌邑独立营和寿潍县大队合编为昌潍独立营。何凤池任营长,刁一民任政委,罗平任副营长,宫愚公任副政委,孙乐洵任协理员,李良臣任特派员。合编后,原昌邑独立营一连升级为军分区直属四连:原昌邑独立营二连编为昌潍独立营一连;原潍县县大队二中队编为昌潍独立营二连;以原昌邑一区中队为主,新编一个连为昌潍独立营三连。10月初,刁一民调上级党校学习,何凤池接任独立营政委,宫愚公改任独立营营长。

  1945年6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昌潍独立营撤销,又分为昌邑独立营和潍县县大队。昌邑独立营营长宫愚公,政委由何凤池兼任。

  军民大挖“抗日沟” 反挖河破敌阴谋

  从l941年春开始,敌人利用各种手段妄图控制这个地区,对昌潍根据地发动了频繁的扫荡,企图切断我“渤海走廊”。

  昌邑县北部沿海地区一片平原,村庄、树木稀少,环境不利于我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1941年冬,昌邑县独立营和昌邑县委决定发动根据地军民在平地上挖沟,改善对敌斗争的环境。挖掘工作进行了整整一个冬天,到1942年春农忙开始前,抗日沟已像蜘蛛网一样出现在昌北大地上。这样军民外出行动都在地平线以下,从远处根本看不见。昌邑独立营利用抗日沟作战、转移,十分灵活。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敌来我跑的被动局面。战士们亲切地称抗日沟挖得最好的瓦城、马渠一带为“小莫斯科”

  1941年12月,日伪军为了封锁我“渤海走廊”,分割昌北根据地,决定从刘家车道村经青乡村向北挖一条宽10米、深5米、长20华里直达海边的壕沟。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昌邑独立营选派十几名干部、战士化装成老百姓,带着短枪混入工地,趁敌人不注意,先后5次射杀射伤看押民伕的伪军7人。与此同时,独立营布置出伕的各村伪保长,连续到据点向敌人报告八路军活动的假情报迷惑敌人。群众则在我地下党员的带领下,以打起来太危险为由,拒绝出工。敌人只好放弃挖壕计划。这次反挖壕斗争历时一个月,最终取得了胜利。

  1943年,昌潍的日军为了在经济上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决定从昌北柳疃村附近至瓦城村开挖一条新河道,引潍河水改道经瓦城再流入渤海。既利用潍河水把瓦城附近大片土地改造成水田种稻子,解决他们军粮不足的问题,又能利用河道和水田分割我根据地,破坏我“渤海走廊”。为了打破敌人的阴谋,昌邑县大队同敌人展开了反挖河斗争。

  1943年3月的一天,县大队接到情报,获悉伪山东经济开发署派出的挖河先遣队将于次日乘3辆汽车赴柳瞳村以北进行勘测。当晚,县大队带领马渠村民兵,在昌邑城至柳瞳之间的沟崖村设下埋伏。第二天敌人的汽车进入伏击圈,县大队战士乘机开火,当场将前边的汽车击毁,并击毙敌人多名,俘获敌人的水稻专家刘洪祥和3名日本兵及10多名伪军,烧毁了汽车。后边两辆汽车调转车头逃跑。这次战斗,打乱了敌人的勘测计划,给敌人当头一棒。

  5月中旬,敌人在徐家庄安了据点,企图蚕食我根据地,保护其挖河工程的实施。日军还从潍县调来伪军郎述维的一个中队,专管押解、监视附近村庄的群众出工挖河。昌邑县大队挑选十几名优秀射手,远距离射杀敌人,扰乱敌人施工。这样伪军坚持了一个月,伤亡20多人,吓得再也不敢上工地了,挖河被迫停止。1944年7月,独立营在沟崖村北设伏,将伪中队长以下70余人全部歼灭,反挖河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秘密建立情报网 巧妙斗敌反扫荡

  为了及时掌握敌人的动态,争取反扫荡斗争的主动,1941年冬,昌邑独立营在地方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下,加强了对敌情报工作,抽出10余名胆大心细的战士,建立地下情报点,在郭瞳村设立固定的情报站。各情报点不管敌情有无变化,每天傍晚前将敌情报告送到郭瞳。情报站每天将获得的情报汇总分析,然后派专人送到营部和县区党政机关,重要的情报还送往潍县、寿光等邻近县的兄弟部队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这样,独立营及时掌握敌情,避开了敢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

  1942年7月1日,敌人从昌邑城和寒亭镇兵分两路,合击瓦城村。独立营驻在瓦城东南的白塔村,接到情报后立即转移到侧面的郭瞳村,同时,派出一个班去牵牛鼻子。这个班与敌人遭遇后,利用抗日沟和青纱帐边战边向北撤,将敌人引到了北部海滩。敌人踩着烂泥向海边搜索了20多里,不见独立营的影子,却因天热缺水,一些士兵中暑,狼狈而归。

  同年初冬的一天,敌人分两路于夜间行动,西路于天亮前到达东利渔村与瓦城村之间,在那里设下埋伏,东路之敌拂晓时偷袭瓦城村,企图西面布网,东面赶雀,将昌邑县大队一网打尽。昌邑县大队得到敌人扫荡的情报后,将部队带到很久没去的灶户村,躲到日伪青乡据点的鼻子底下。第二天天刚亮时,瓦城方向枪声大作。黄昏时分,县大队领导回到瓦城附近,只见东利渔村东挖有很多方向朝东的卧射掩体。县大队再一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