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解放后的电厂,设备、配套不断升级,效率及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提高。潍坊电厂的电气工人发挥聪明才智,设法提高了用户电压;电厂的水质改善技术在全国推广;电厂还扩建了5号、6号、7号机组,大搞技术革新,高效完成了建设工程,缓和了电力供需矛盾。

  增加配套升级设备 提高效率及安全性

  坊子发电厂建设之初,设备简单落后,有些工序靠人力操作,效率低下,安全性较差。

  首先是煤炭的运输和使用环节。原来电厂用煤靠车户用“大车”从坊子煤矿运到电厂,在锅炉房北门外汇集成煤堆,再由值班工用手推铁斗车爬1米多高的斜坡推到炉前,司炉用铁锨将煤扬在炉排上燃烧。炉渣从炉尾排出后,落入水池冷却,出渣工人用铁钩、铁耙将炉渣捞入炉渣车,然后推炉渣车经过一个大斜坡出灰渣沟后,推车到渣子堆倒下。

  新装置则是从煤堆将煤送入升煤机,再送入高位入炉煤仓,由斜下的圆形管道直通炉排上方,司炉操作进煤管,煤就流入炉排。该系统只需两人在升煤机处和煤堆处操作按钮即可。出渣机械是在炉下冷却池中装入转动的扒渣机,将炉渣扒入铁翻斗车中。翻斗渣车通过小铁轨运行,出渣沟尽头的卷扬机用钢丝绳将运渣车拉上来,再由人推渣车沿铁轨去渣场倒渣。

  后来又在渣堆上安装移动式卷扬机,用钢丝绳将炉渣车拉上炉渣堆,倒下后仍由钢丝绳拉回出渣沟。

  实验提高输电电压 用户电压有效提高

  日本人建厂时采用1万伏输电,110伏供用户用电。抗战后国民政府时期,输电电压不变,而供用户的电压改为220伏,实际到达用户端的电压只有140伏左右,电灯仍然不亮,用户反映家中的电灯越改越暗了。

  1952年,电厂的电气工人马学德、刘芳庆、谢景德、罗芳琪等人提出把输电电压从1万伏提高到2万伏,则可使用户电压达到180—200伏。办法是通过改变变压器的外部接线方式和调整变压器内部线圈组合来实现。经实验,发现送电台上电力设备的外绝缘(原1万伏设备,绝缘子长度不够)不达标。谢景德提出了用红壳纸和沥青来提高外绝缘。经实验,达到预期效果。便开始了提高所有1万伏等级送电台外绝缘的工作和相关变压器内部调接线的工作。全部完成后,实现了用户电压从140—150伏提高到180—200伏的目标,电灯明显亮了,电动机也有劲了。

  这一改进,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并由市政府报告给了华东军政委员会。上海召开华东劳模大会时,特邀潍坊电厂升压攻关组的代表马学德参加大会。

  自力更生改善水质 多项技术全国推广

  电厂用水有两个用途。锅炉用水是制造蒸汽,以驱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汽轮机用水是保持冷凝器的真空度,从而保证发电效率。所以电厂用水必须经常检测,以时刻保证在合格范围内。

  日本人建厂时,基本没考虑水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体效率不高,并有极大隐患。只能频繁检修,以保持低效率生产。

  1948年解放后,电厂请来了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的鹿崇渭工程师,在鹿工指导下,建立化验室,展开了对水质的日常监督。鹿崇渭还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以防止水管结垢、腐蚀等问题,并建立了水处理系统。

  鹿工十分注意技术普及和人才培养,张鑫武在他的培养下,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一名电厂化学专业工程师。此后,鹿工又培养了于效清等人成为电厂化学专业技术人才。鹿工被省电力局调去筹建南定热电厂后,由张鑫武任化验室主任。后来,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的魏克诚、潍坊电力中等技术学校的化学教师冯大用等相继来到电厂,都对电厂化学这一领域的实践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用炉烟处理循环水、离子交换器负压逆流再生、锅炉EDTA内清洗等技术,都是潍坊电厂首先应用取得显著效益后,再在全省乃至全国发电厂中推广的,有的列入了国家技术规范。

  扩建三组发电机组 供电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电厂的请求,省局安排了一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11.9万元,从石家庄第二发电厂调来一台2000千瓦发电机组和一台9吨/时锅炉。汽轮发电机是德国AEG公司1923年制造的,锅炉是英国巴布戈公司1920年制造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该机组编号为5号机。

  省电力厅安排该工程由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处承包施工。这一工程包括土建和机务改造与安装,工程量很大。如土建工程,不但要在老厂房扩建端加建煤仓房、锅炉房、汽机房,还要在4号机运转的情况下,改建原4号机厂房。工程自1957年6月开工至1958年8月完工,历时一年多。

  1958年省局投资639万元,扩建两台35吨/时中温中压锅炉和两台6000千瓦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因老厂房已无扩建余地,决定在老厂房南600米偏西处建新厂房,施工图选“Ⅰ型简易电站”标准图纸。土建工程由上海电力基建局二十二工程处承包施工。主厂房从1958年7月1日破土动工,到1959年6月提前半年建成交付设备安装。因为是简易设计,厂房低,地面窄,给设备安装造成许多不便。

  为了争取早日完成安装发电,厂基建科在杨明銮副厂长带领下,搬进新厂房的电缆夹层现场办公。厂里组成安装工程队,其中有技工34人、学徒工338人,领导班子中郭际瑞、张鑫武、韩志祥、马法治、袁德福等人,分工带领,提出了“奋战40天,保证6号机炉投产,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响亮口号。

  为了提高工效,厂里大搞技术革新,制造了17米的8吨大拔杆两套,1.5吨卷扬机等机具及一些小型加工机械。在全体人员的努力和省火电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台35吨/时锅炉只用了32天完成了安装,比预计提前了8天,汽轮发电机组只用了18天安装完成。第二台锅炉用28天完成,第二台汽轮发电机组只用了7天就完成。两套机组分别编号为6号机与7号机。

  两台机组的投运,缓和了电力供需矛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