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丁锡田热衷于史地学研究,经过多年积淀,开始在舆地学领域崭露头角,在《地学杂志》上陆续发表著述。他撰写的《后汉郡国令长考补》被上海开明书店收入了《二十五史补编》。除了发表作品外,他还自费刊印了《潍县乡土历史谭》《潍县乡贤传》等著述。

  热衷于舆地学 发表多篇著作

  经过多年的积淀,丁锡田开始在舆地学领域崭露头角。从1918年至1924年,丁锡田在原中国地学会主办的机关刊物《地学杂志》上陆续发表了8篇著述,内容涉及区划建议、地方风土及本国地理、地质矿产、地理考证、对外关系等多个方面。

  《地学杂志》是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刊物。身在潍县的丁锡田热衷于史地学研究,当属该刊的忠实读者,并受其影响开始撰文投稿。他的一篇《坊子设县刍言》刊载在了1918年第4-5期,这也是目前发现的丁锡田最早公开发表的学术著述。该文分析了潍县坊子的地理位置及当前形势,呼吁执政当局在坊子一带设立县级治理机构。

  1919年初,丁锡田又在《地学杂志》第2期发表了《潍县地理说略》。该文简要介绍了潍县之县名释义、沿革、形势、古迹、山脉、河泊、特产、教育、商务、工业、农业、区划、外人等专题,对于列强环伺之下的潍县的前景不无担心,认为潍县虽然“地大物博,山东喉吭”,但“农工窳败,商务废弛,外势日增,加以国家丧乱,兵防不足,土匪蜂起,闾阎疲困”,更呼吁民众“识吾生之非易,以图自强,卫国卫家,不得苟且因循矣”。透过文字,我们不难窥见一位年轻学人对于时局的关切,对于乡邦命运的担忧。接连两篇作品的公开发表,显然给了丁锡田很大的鼓励,其写作热情得以激发。数月之后,又在当年第7-8合期上发表《青岛地理小志》,沿袭了《潍县地理说略》的写作模式,从地势、气象、人情、风俗、人口、教育、宗教、商务、工业、交通、名胜等多个方面,简略介绍了相关情况。

  此后一直到1924年,丁锡田在《地学杂志》上又陆续发表了《金岭镇之铁矿》《辽东行部志地理今释》《大人国长人国小人国皆在今美洲说》等多篇文章。

  在《金岭镇之铁矿》一文中,丁锡田对于“益都县西北八十里、金岭镇之北绵延本镇与张店镇之间”铁矿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日人于1916年开采此矿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

  在1923年第5-6期上,丁锡田曾发表译文《太平洋近代之沿革》,系翻译自日本地理学者志贺重昂所撰文章,由萧鸣籁先生作注。据丁伟志回忆,未见其父曾阅读日文书籍或讲过日语,但有学生曾留学日本。故此文当系丁锡田委他人初译,再加校定而成。在1924年第15期,丁锡田先生又发表《山东县名之溯源》,对当时山东省107个县的名称由来进行了逐一考证。按作者言,撰写此文“爰略历代之沿革,只溯命名之本义,以备乡人之省览,而为研究史地学者之嚆矢”,意在供民众浏览,供史地学者批评指正。

  数年间的频繁投稿交流,丁锡田得以与中国地学会会长张相文相识。张相文是“中国地学会”及《地学杂志》的创办者,是我国近代地理学教育先驱。1921年5月,丁锡田印行《潍县乡土历史谭》,即邀请张相文为之作序。

  加入禹贡学会,著述入选《二十五史补编》

  禹贡学会是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会员大多是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等校师生,以及一些编辑和研究人员。1934年3月起发行《禹贡》半月刊,至1937年七七事变停刊。学会出版有刊物、研究报告和丛书等,在当时文教、学术界颇有影响。在禹贡学会筹备期,丁锡田即成为该会会员。

  1935年2月,当时在上海开明书店任编辑的王伯祥正组织编写《二十五史补编》,需邀请国内部分历史学者对书目进行鉴定商榷,丁锡田是受邀专家之一。丁锡田之所以获邀参与编印《二十五史补编》的商酌,其原因是他撰写的《后汉郡国令长考补》被上海开明书店收入了《二十五史补编》。

  丁锡田撰写的《后汉郡国令长考补》,早在1928年就已辑入《稼民杂著》,石印刊行。其内容主要是对清代钱大昭撰《后汉郡国令长考》所涉及东汉时期的郡国及令长人物,结合新的史料佐证进行补考。此次被收入《二十五史补编》,标志着丁锡田的治学成果得到学界认可,亦标志着其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1936年3月,《禹贡》半月刊登载了丁锡田的《潍县疆域沿革》。此篇著文以列表的形式,历数上起夏唐、下至民国的区划沿革并进行考据,应属为《潍县志》地理沿革部分编撰的底稿。1937年4月,《禹贡》半月刊发表了丁锡田的《登莱旅程日记》。该文记录了自1935年5月10日至25日,丁锡田等人游历青岛、即墨、莱阳、栖霞、福山、烟台、牟平、文登、荣成、威海、蓬莱、掖县等地的经过,并附10张风景照片和一张登莱旅程路线图。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禹贡》半月刊停刊。顾颉刚、钱穆、张维华等人先后离开北平。1940年3月,丁锡田偕全家移居禹贡学会会址,租住禹贡学会空闲房舍,与留守禹贡学会的赵贞信比邻而居,直到1941年因脑溢血去世。

  研究成果丰硕,多种史地学论述发表刊行

  丁锡田除了在《地学杂志》《禹贡》半月刊两大杂志上刊发著述之外,在国内其他报刊亦有所见。1924年9月,丁锡田在《国闻周报》发表《历史上江浙战争之地理观》,历数了江浙地区上起东周“阖庐伐越”,下至辛亥革命江浙联军攻克南京等多场战争,从地理地形的角度分析相关地域的战略价值。1932年,又在该报发表《潍县高氏上陶室砖瓦考释》,对原藏于潍县高氏上陶室的古砖瓦的铭文进行了考证和释读,既包括当时已流失海外之十二字韵文砖,又包括存于国内的61方古砖瓦。

  1934年至1935年,丁锡田所作《刘鄩残碑考证》《齐鲁遗书提要》《韩理堂年谱》等学术文章陆续发表于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周刊》,这些作品都是丁锡田在深入研究和挖掘山东一地的乡邦文献和先哲行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丁锡田对于潍县韩梦周的生平研究,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已经开始。1922年,丁锡田编写完成了《韩理堂先生年谱》,并于1924年由丁氏学校石印部印行。1928年3月,又经重新修订并辑入《稼民杂著》,后在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周刊》正式发表。

  除了在国内各大报刊上发表作品,丁锡田还自费刊印了一批著述。主要有《潍县乡土历史谭》《潍县乡贤传》《两京记游》《劳山记游》《潍县职官传稿》《潍县拆除石坊表》等,另有《潍乘初稿》《潍县古迹录》《江左陈国谢氏世系》和《江左琅琊王氏世系》等著述见闻。

  通过丁锡田的著述分析他的创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国运地情的忧虑。如《潍县地理说略》《金岭镇之铁矿》《太平洋金代之沿革》《坊子设县刍言》《历史上江浙战争之地理观》等,对于列强环伺、强权欺凌之下的国家和人民表达了深深的担忧,并在陈述地情史实之余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呼吁国家和民众,外争主权,内御其辱。二是对历代先贤的景仰。如《韩理堂先生年谱》《潍县先贤传》《潍县职官传稿》等。三是对乡邦底蕴的热忱。如《山东县名溯源》《潍县疆域沿革》《潍县历史乡土谭》《潍乘初稿》《潍县拆除石坊表》和各类游记作品。四是对文献文物的考释。如《辽东行部志地理今释》,将金代王寂所著的《辽东行部志》所涉地理名称注释为现代地名。《后汉郡国令长考补》则对清代钱大昭撰《后汉郡国令长考》所涉及东汉时期的郡国及令长人物,结合新的史料佐证进行补考。再如《潍县高氏上陶室砖瓦考释》,对潍县高氏(高鸿裁)藏上陶室古砖瓦的铭文进行了考证和释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