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基本稳定,疆域辽阔,这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然而,通过郑板桥在潍县为官七年五灾的经历看,所谓“康乾盛世”不过是一个假象。“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郑板桥就是看到社会风险的清醒者之一。

  怜悯难民期盼丰年 记录民不聊生惨状

  官府的皇粮贡赋征收,比什么事情都急迫,都紧要,并不顾及天灾人祸和粮食歉收。很多没有土地的佃农,只能租种地主或官府的土地,劳苦耕作一年到头,余粮寥寥,一遇天灾,连税赋地租都不够,只得以黄荠菜种子勉强度日:

  征发钱粮只恨迟,

  茅檐蔀屋又堪悲。

  扫来草种三升半,

  欲纳官租卖与谁?

  农村本来比城市贫穷落后得多,“石块沙窝不值钱”,农民生计无门,一遇灾年,便“木饥水毁太凋残”,一派凋敝景象。这时,被板桥尊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养天下之人”的农夫,为了生存下去,纷纷卖儿卖妇,到关东逃荒要饭。当时清廷为了安抚山东难民,鼓励引导到关东开荒就食,并允许灾后返乡。这就是潍县人大规模“闯关东”的主要缘由。

  卖儿卖妇路仓皇,千里音书失故乡。

  帝主深恩许重聚,丰年稼熟好商量。

  饥寒交迫的流民,绝大多数穷困潦倒,他们衣食无着背井离乡,很多饿死在逃荒路上。侥幸到达东北的,有的落地生根留在外地,有的勉强渡过难关,等到清明时分返回故乡。然而亲人的尸骨只能葬在异乡:

  泪眼今生永不干,清明节候麦风寒。

  老亲死在辽阳地,白骨何曾负得还。

  面对困苦境遇,人民还是不忘桑梓,重建家园。他们从关东回家之后,重新修葺房屋墙舍,种粮种菜,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地回春,阳光普照,无边田野生机盎然,园中韭菜一片油绿,辛勤劬劳的农人,心中又升腾起新生活的希望。

  关东逃户几人归,携得妻儿认旧扉。

  茅屋再新墙再葺,园中春韭雨中肥。

  板桥先生走出衙斋,芒鞋问苦,察看灾后重建。看到作物生长,乡农忙于农桑耕织,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间行北郭南郊外,麦垅青青正好看。

  这些感人的诗句与其《逃荒行》《还家行》等名篇在思想内容是完全一致的,都体现了板桥对骨肉分离、逃荒讨饭的破产农民的深刻同情,以及心灵深处那种“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郑板桥图章》)的美好愿望。

  不畏时忌体恤盗寇 大胆描写同情穷人

  板桥竹枝词还有两首描写极少数穷人忍受不了残酷的压迫,铤而走险,聚众行凶,不惜以身试法:

  二十条枪十口刀,杀人白昼共称豪。

  汝曹躯命原拚得,父母妻儿惨泣号。

  有的犯人穷无生计,为了活下去,甚至再度犯法,“创造条件”又去坐牢:

  放囚宣诏泪潺潺,拜谢君恩转戚颜。

  从此更无牢狱食,又为盗窃触机关。

  郑板桥宅心仁恕。面对统治者荒淫无耻、民不聊生的现实,说出同情人民的由衷之言。连“杀人白昼共称豪”的强盗,他也发出恻隐之声。燮公在知县任上处理过不少犯罪案件,在断案实践中看到,有的穷人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去干盗窃、抢劫的勾当的。正如他在《私刑恶》一诗中所说:“本因冻馁迫为非。”这是相当有见地的,也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冒大不韪”的说法。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在判案时总是倾向于穷人,“右窭子而左富商”(法坤宏《书潍县知县郑板桥事》)。

  乾隆十一、十二年间,当郑板桥调任潍县时,山东“连年饥谨,穷民难于口食,共谋抢夺”。燮公在竹枝词中真实地反映了穷人因挨饿受冻“迫为非”(《私刑恶》)的情景,写出了一小部分人“逼上梁山”,敢于拚命,“杀人白昼共称豪”,但结果必然遭来杀身之祸,“父母妻儿惨泣号”。这样大胆直率的描写,是当时许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人不可能做到的。他唱出了人民的疾苦声,充当了人民的代言人。

  揭示社会不公根源 宅心仁厚向往陶唐

  郑板桥是家道中落的中上等家庭,又身居官僚集团,报酬相当丰厚。据乾隆二十五年《潍县志》载,潍县知县的年薪虽然只有白银45两,但养廉银则为1200两,而当时雇佣一名长工一年的费用不过5两白银。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关注民生民瘼的价值取向。他一首诗中说的是郭宅街郭尚友后人的住所:

  连云甲第尚书府,带宅园林太守家。

  是处池塘狄水阔,红荷花间白荷花。

  郭尚友在明末曾任漕运总督、户部尚书。郭尚友的孙子郭一璐,累官至饶州知府。郭一璐的兄弟郭一瑾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郭伟业(字质亭)、一个叫郭伟勣(字芸亭),都擅长诗书篆刻,由于志趣相投,板桥与其昆仲、潍北流河朱若宾(字草亭)遂成文字至交。板桥“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虽然有如此交情,但他并未因此漠视官宦集团与贫民阶层的对立。

  板桥先生受禅宗思想影响很大,他反对杀生,对于一些潍县人“家家杀戮”食用动物的行为甚为不满:

  天道由来自好生,家家杀戮太无情。

  老夫欲种菩提树,十里春风作化城。

  下面一首诗,则充分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奢靡只爱学南邦,学得南邦未算强。

  留取三分淳朴意,与君携手入陶唐。

  不必过分艳羡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地区的奢靡生活,即便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也未必是太平盛世,美好生活。他希望以圣贤思想化育万民,让潍县大地时时荡漾淳朴古风,步入人人平等、互相友善的陶唐社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