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李澄中20岁时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赋得到了名士丁耀亢和施闰章的赞赏,声名已噪海岱。而帮他走出山东名扬于世的,是栎园先生周亮工。李澄中对周亮工的提携之恩一直念念不忘,并称周亮工是他的老师。

  诗赋名噪海岱 深得前辈赞赏

  李澄中虽然8岁就写出了“春日暖融融”的诗句,十多岁时又“记诗五六百首”,但他真正进行诗歌创作是在20岁时。他“始为诗时,废食饮,喜怒哀乐皆寄之”。当时他跟丁梦白一起比赛,看谁的诗写得好。到了李澄中23岁时,他的诗歌已经写得很不错了,甚至得到了前辈著名诗人丁耀亢的赞赏,说他“异日当遂名家”。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人。他年长李澄中30岁,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也是名噪一时的名士。

  后来李澄中又用了两年时间学赋。在《赋稿自序》中,李澄中说:

  予少与丁生梦白角胜,学为诗。久之,丁生避去,时时以赋夸予。予愤甚,取《骚》《选》《赋苑》日夜读,忘食寝者二年所,于是穷其源流变化。

  《三生传》中李澄中自称“二十七岁,学为赋,肆力其中者二年所”。他被施闰章赏识时,不仅制艺文写得好,而且诗赋也写得相当不错了。施闰章,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人,清初政治家、文学家。

  安致远在《翰林院侍读李公墓志铭》中对李澄中有以下叙述:

  邑故多名山,君体便登陟。每历险寻幽,腰间自系笔砚累累然,遇佳胜,辄濡毫据石成诗。诗壮阔,多惊人语。于诗歌外,又好为骚赋。恢奇激楚,读者或不能句,君瞪目微哂而已。以是虽为诸生,声名已噪海岱间。

  周亮工拍案赞叹 李澄中一举成名

  赏识、提携李澄中并帮他走出山东的,是栎园先生周亮工。

  周亮工(1612-1672),河南祥符人,字元亮,号减斋、栎园,是明末清初的名宦、学者,更是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也是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周亮工任职于明清两朝,交游遍天下,明末清初的名士董其昌、钱谦益、王铎、陈子龙、龚鼎孳、陈维崧、黄虞稷、王士禛、单若鲁等,或为其师友,或为其门生。

  更为难得的是,周亮工有知人之能。他在明朝末年任职潍县之时,就“合莱郡士别之,首拔十六人”。这些人中,六年之内“成进士者十二人”,其中就有江南布政使司布政使法若真、广东布政使司布政使宋可发、侍读学士单若鲁等名宦。清朝初年的1663-1666年,年逾五旬出狱不久的周亮工被任命为青州海防道佥事,任职于青州。这次周亮工可以培养提携的不是科举之才,而是李澄中、安致远(字静子)、李象先(字焕章)等才德俱佳的地方名士。而李澄中正是凭借周亮工的激赏,才被大江南北的众多名士广泛认可,为他以后能被推荐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奠定下了基础。

  李澄中跟周亮工的初次见面,在李澄中的笔下是颇有戏剧色彩的:

  癸卯,复以诗赋见知于周栎园先生。予穷约,久不欲见达官。适先生有事于诸。一日夜将半,灯花甫烬,忽有人敲门甚急,则先生使者索予著作来相迫也。乃觅《海鸥》《鹩螟》二集持之行。

  及至,先生朱衣玉面风髯,迟予屏间,笑谓予曰:“吾耳子名久,何相避之深耶?”会有以酒饷先生,先生乃辍饮,阅二集终篇,仰天拍案叹曰:“有赋与诗如此,而名不闻于世,岂非持文柄者之责哉!”予之诗赋始流传大江南北矣。

  此时的李澄中恰如周亮工所言,虽然“有赋与诗如此”,但“名不闻于世”。周亮工对李澄中的诗赋激赏至“仰天拍案”而叹,这才使得李澄中的诗赋“始流传大江南北”。

  随后周亮工偕同李澄中回到青州,使得李澄中一举成名。

  周亮工是杰出的文化活动组织家,无论他到了哪里,他的居处多是文人学者的聚会之所。当周亮工携李澄中归来后,众文士正在相聚斗诗。在众目睽睽下,周亮工用金叵罗盛着酒,递给李澄中喝。喝酒微醉之后,周亮工拿出李澄中的诗文集,手掀胡须吟诵起来,一边歌吟一边落泪,使得在座众文士听罢大为惊骇,说李澄中的诗歌既具有齐音的雄大之美,又具有鲁音的修和之美。周亮工却说:“我正要用这些诗驱天下之士,怎么会仅仅限于齐鲁之地呢?”

  跻身青州三子 不忘提携之恩

  李澄中对周亮工的提携之恩,一直念念不忘。例如他给好友刘翼明的信中就说他跟周亮工“一见欢若平生”,乃有“相知恨晚”之意,于是不仅“赠书赠言,倾筐倒箧”,而且“雄辩高谈”,以至于“夜分犹不忍散”。之后李澄中大发感慨,表达了自己身遇“大贤”的幸运之心,并称周亮工为“调护”自己的“佛位中人”。

  周亮工对李澄中还不仅是提携之恩,他还是李澄中的老师。端方的《壬寅消夏录》收录了李澄中写给周亮工的《偶遂赋》,李澄中在文后写道:

  癸卯长至后一日,瑯耶受业李澄中书于零门旅舍。

  只有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才能自称“受业”,因而李澄中是把周亮工当作自己授业恩师的。“癸卯长至后一日”,即康熙二年冬至后一日,此年冬天李澄中初识周亮工,就写下了这篇《偶遂赋》,就以门生自居了。

  此后李澄中经常来到青州真意亭参加周亮工组织的文艺沙龙。在当时的青齐名士中,最被周亮工赏识的是李澄中、李焕章和安致远,三人被合称为青州三子或青州三才人。他们都是当时的诗文名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互相敬爱,其情谊毕生未渝。他们多年后回忆起被周亮工赏识、在真意亭相聚之事,都恋恋不已,而且依然是意气风发。例如李澄中在《纪城文稿序》中说他们“各以文藻友交士大夫,义气锋锐,视天下事无不可为也”。安致远在《岳舟草》序中说周亮工称他们“风雅之责,属尔三子”,可知对三人期望之高。

  在得到周亮工的激赏、熏陶和延誉之后,李澄中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了自信,他的行为也颇有名士风范了。他在《纪城文稿序》中曰:

  忆甲辰游东岳,提三寸管,历经峪、五大夫松,登日观绝顶,下视海色苍茫灭没中,觉诗思汩汩,从十指来。

  周亮工于康熙五年升任江南江安督粮道,李澄中依依不舍。“担簦便拟相从去,饱吸山中第一泉”,在《送周栎园先生之任江宁(二首)》中,他表达了愿意跟随周亮工到江宁的愿望。乐于提携后生的周亮工成人之美,在他任职江宁的第二年夏天,就邀请并资助李澄中完成了这一心愿。

  李澄中这次南游,恣意游玩,饱览山川,写诗作赋,结交名士,收获颇丰。他南游的诗歌结集为《过江集》,刊于康熙七年,集中的作品多收入《卧象山诗集》卷一、卷二中。(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