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李澄中本已无意科举,没想到朝廷下诏举行博学鸿儒科考试,他被监察御史鞠珣荐举。博学鸿儒科录取了50人,李澄中名列其中。他是唯一考中博学鸿儒的山东人。

  博学鸿儒考试 名列被征名单

  康熙十七年(1678),朝廷下诏举行博学鸿儒科考试,李澄中被监察御史鞠珣荐举,从而名列被征名单之中。

  李澄中《艮斋笔记》卷八《前定录》对这次考试有详细记载。从中可知,早在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康熙就下诏吏部,说“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似乎这次考试是康熙用来表现朝代兴盛的一大措施。实际上当时三藩之乱尚未完全平定,台湾尚未收复,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尚有反清之志。康熙此时举行博学鸿儒考试,对汉族知识分子既有拉拢之意,又有分化之效,还有缓和当时清政府跟汉人之间的矛盾以巩固清政府统治的作用。

  李澄中虽然对自己的文章才学非常自负,但在屡试不第、人渐趋老之后,已经无意科举了。不过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竟然被录取了。在《三生传》中,他对此梦有详细记载:

  忆癸卯春,一儿病将死,日夜抚摩之,倦甚,昼寝,梦一人持二册,予问:“此何书?”曰:“乡试录。”予曰:“乡试在秋,此时即有录耶?”其人曰:“阴间不先有试录,阳间即有试录乎?”予请借观,其人曰:“此中无子名,君名在彼册中。”予又欲借观,其人曰:“不须看,君名在此中无疑也。”予睨视之,卷面有“特恩”二字。呜呼,命也夫!丁巳冬十二月,室中有香,亦以明年三月止。予是岁四十有九,盖落魄此一生矣。

  在梦中,李澄中的名字出现在“特恩”册中。更奇妙的是,在康熙十六年(1677)的冬天,李澄中室中就有了香气,这香气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三月,也就是他得知自己被推荐参加博学鸿儒的这个月。

  康熙十七年三月,李澄中见到了被推荐人名单,其中有他的名字。七月,他就奔赴京城了。

  录取五十名学者 李澄中位列二等

  李澄中抵京之后,博学鸿儒科的考试时间却迟迟未定。此年恰值乡试年,他顺便在京参加了乡试,仍然没有考中。这时他跟金奇玉、王钺、孙必振、阎世绳、黄虞稷、王岱、杨还吉等人往来唱和甚多。

  康熙十八年(1679)三月初一,李澄中等待已久的博学鸿儒科终于开考了。

  考试题目为一赋一诗,赋名为《璇玑玉衡赋》,诗为《省耕诗》二十韵。考试时,康熙驾临太和殿。等考试完毕、收上试卷后,康熙才回宫。第二天药王庙大火,康熙前去查看,也随身携带试卷。三月十六回到京师,康熙让大学士李霨、杜立德、冯溥阅卷,三相又邀请掌院学士叶方霭同阅。三天后,他们向康熙推荐了80份试卷,康熙确定了39名。又过了三天,补了11名,总共50名。科臣张鹏上书,建议让这50人去修明史,康熙采纳了他的建议。

  本次博学鸿儒科录取的50人又分为一等和二等,其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他们都被授为翰林官。这50人又根据他们考试前是进士、举人,还是贡士、生员、布衣,被授予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不同官衔。李澄中位列二等第16名,所授官衔为检讨。一同被录取的陈维崧、朱彝尊皆为一代名士,他们也是检讨。

  跟李澄中一同被录取的那批学者,确实既无愧于“博学”,又无愧于“鸿儒”。清人刘廷玑在《在园杂志》卷一中谈到这次博学鸿儒考试,先说:“本朝己未召试博学鸿才,最为盛典。”后又感叹说:“抡才之典,于斯为盛!其中人材,德业、理学、政治、文章,词翰、品行、事功,无不悉备,洵足表彰廊庙,矜式后儒,可以无惭鸿博,不负圣明之鉴拔,诚一代伟观也。”

  这50人都是名闻一方的文化名人。朱彝尊《曝书亭集》中记载了下面一件事,可知当时筛选之严:

  至拆卷毕,因于上卷中斥去一卷,上命择一有名者补之。时中堂掌院各有所荐,皆不允。最后益都师以徐咸清荐,上曰:“有著作乎?”曰:“有《资治文字》若干卷。”上曰:“《资治文字》何书也?”曰:“字书也。”旁一学士曰:“字书,小学耳。”遂置不问。后上自取严绳孙卷补之。

  对于一个递补名额都如此谨慎,可知康熙和他的大臣们对这次考试和录取的重视程度了。

  参加考试学者 所受礼遇超高

  李澄中是唯一考中博学鸿儒的山东人。其他参加考试的山东名士中,王钺、傅扆、潘颺言、田雯、张瑞征、张含煇、赵进美等都是进士,但都没被录取。

  李澄中能够考中,除了他的才学名望为世所闻外,也跟这次考试的试题恰好是他所擅长的诗赋有关。朱彝尊《曝书亭集》对此次博学鸿儒科考试的记载非常详细,其中特别提到康熙对一些试卷的瑕疵提出了质疑。这些有瑕疵的试卷作者不乏施闰章和汪琬这样的文章圣手,但没有李澄中。这次落选的王钺在《卧象山集》序中也说:

  余故与 田同学,干禄文余造次辄先售,而至于诸有韵之文,余殊恨以余力及之,无绝识深功,以与 田争先后足也。今天子好古学,崇雅士,诏征辟,而余以浮名应诏,滥从 田后。顾惟 田之所以应主知者,有其具矣。

  虽然王钺很早就考中了进士,而李澄中连举人都不曾考中,但在诗赋的创作上,王钺自认不及李澄中。

  李澄中参加这次考试的赋作无考,但在《卧象山诗集》中有《省耕应制二十韵》,跟他的考试题目一致,或许就是他参加考试的答卷。此诗全文如下:

  圣朝先本计,民事首春王。诰诫农知劝,升平富在藏。祈年天子重,献种后宫忙。久赋三推礼,还赓《七月》章。输供思物阜,咨儆切时康。象辂开黄道,龙游出帝阊。山河仙仗外,蓑笠羽林傍。肃肃千官列,纷纷万马骧。旌旗临碣石,畿辅带渔阳。草满青门路,花飞紫陌香。耕夫时买犊,馌妇半携筐。旧陇挥锄细,新畬发耜长。过都怜疾苦,行野轸流亡。问俗茅茨小,瞻云士女狂。尝甘同主伯,露冕课耕桑。辛苦春将尽,艰难稻始秧。省方忧歉岁,分赈启神苍。乐意连阡接,欢声比户扬。亲民兼拯困,秋稼必登场。夏谚今堪采,游观颂我皇。

  李焕章在《弟 田检讨传》中,曾如此记载这次的博学鸿儒考试:

  吾闻之友人曰:当博学名儒之试东阁也,万乘临轩,自定甲乙,大臣鹄立左右,紫泥重函,捧姓名以出。荣哉!

  确实,这次参加博学鸿儒考试的学者们所受到的超高礼遇,是他们一生中难得的荣耀。(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