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

  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同志面对滔滔潍水所发出的浩叹。正如诗中所说,潍水流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潍水之战,一次是公元前22世纪末,寒浞之子寒浇讨伐斟寻氏,结果斟寻灭国;大约两千年后,汉大将军韩信又以“囊沙壅水”之计打败楚齐联军,斩杀了楚国名将龙且。

  作为潍水之战“标志物”的“韩信坝”,无疑是奠定刘汉王朝的一块巨大基石;而就韩信个人来说,它既是荣誉的丰碑,也是人生的悬崖。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以它为参照物,对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命运进行了反思和追问……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在诸多军阀的争战之中,项羽与刘邦的实力最为雄厚。公元前206年,刘邦先于其他诸侯进兵灞上,秦王子婴奉上皇帝玺符。项羽闻讯大怒,欲攻刘邦。接下来发生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随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更立刘邦为汉王。后来楚、汉以鸿沟为界,划定各自控制的区域。但是争霸的战火一直不断……

  淮水边漂母赠饭 受恶少胯下之辱 

  在汉王刘邦的政治集团里,张良、萧何、曹参、樊哙,是最早随从刘邦起事的文臣武将,其贡献卓著毋庸置疑;但是史家公认,倘如没有韩信的中期加入,没有他所指挥的几场重要战役——譬如破赵之战(背水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不可能有后来的刘汉王朝。由此,讲清楚潍水之战,必得先了解韩信其人。

  韩信(?—前196)淮阴(今属浙江)人。据《史记·怀阴侯列传》:韩信出身“布衣”,平头百姓,家贫,也无甚好品行,因此没资格被选拔做一方小吏;却又不安心做买卖维持生计,就在熟人家凑合着吃口闲饭,难免讨人嫌。他也曾依附于淮阴郡下乡县南昌亭长,在家里多少干点活计,一吃就是几个月,弄得亭长的婆娘很头疼。这一天,饭点到了,可饭桌上光光的啥都没有。韩信明白,这是主妇要撵他,随即与亭长家断绝了来往。

  韩信穷极无聊,就到城北的淮水去钓鱼。那儿有很多妇人在漂棉絮。一名“漂母”见他饿得可怜,给他弄饭吃。韩信就帮这名妇人漂棉絮。如此,十几天又没饿着。韩信很感激,表示往后一定加倍报答妇人。妇人却生气了:“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谁指望你报答啊!”

  那时淮阴郡的屠户行业里有些恶少,欺负韩信,呵斥道:“你这家伙长得高高大大,还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胆小鬼!”其中一个恶少说:“韩信,你若不怕死,就用你的剑来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吧!”韩信气愤地盯了那人半天,众目睽睽之下,真从他的胯下爬过去了,受到众人嘲笑。这便是韩信能受胯下之辱的典故。

  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筑坛拜大将 

  韩信带着形影不离的佩剑出发,希望实现抱负。

  他最先投奔项梁,但默默无闻。项梁的军队败散了,他又归属项羽,做一个卫队队员。他数次向项羽献策而不被采用。等到刘邦赴鸿门宴后被封汉王,他从楚军逃出,来到汉军,不过是去管粮库。后来因为违反了法律,当判斩首,同案十几人都掉了脑袋。轮到他时,他看到上面坐着的是滕公夏侯婴,便大喊:“汉王不是要统一天下吗,为何要杀掉壮士?”夏侯婴深感惊奇,看他相貌非等闲之辈,就把他放了。经过交谈,夏侯婴发现韩信确有才能,遂报刘邦。可刘邦并未看出韩信有非凡之处,就让他做了“治粟都尉”(相当于后勤军需官)。

  此时,韩信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丞相萧何。萧何与之深谈,认为韩信堪称奇材,打算郑重向汉王推荐。然而行军中,一些军官思念家乡,半路逃亡;韩信受其影响,暗想前程渺茫,自己未得重用,干脆也一走了之吧。结果还没到汉王的都城南郑,就在夜间从萧何身边跑掉了。萧何听闻此事十分着急,来不及报告刘邦,便飞马追赶……

  这时汉王刘邦得知丞相“跑了”,大怒,也很伤心。好在一两天后,萧何又回来了。刘邦亦气亦喜,怒问萧何为何逃亡。萧何说并非自己要逃亡,而是要追回逃亡的韩信。刘邦一听,气不打一处来:“那么多军官跑了你不追,偏偏去追韩信!”“大王可知那些平庸军官容易得到,而韩信这种人才却是世间少有。大王想称霸天下,唯有韩信可与商量军国大事……”

  于是刘邦答应任命韩信为将。在萧何的争取下,还将举行“拜将”典礼——“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事,可谓史无前例,故历代史家极为重视,这种做法也被后世帝王所参考。据《明史·礼·遣将》:“汉高(祖)命韩信为将,设坛具礼。”至于“拜将”的具体细节,刘邦是不是要向韩信下拜,《史记》和《汉书》未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破天荒设坛拜将,且拜的是一名籍籍无名的新人,司马迁寥寥数笔写出了众人的震惊:“诸将皆喜,人人各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拜将典礼完毕,刘邦与韩信对坐,请教争霸天下的大计。韩信指出:汉王的对手主要是项羽。若论兵力强盛,汉王明显不如项王。但项王不能任属贤将,仅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其“所过无不残灭”,致使“天下多怨,百姓不亲”。倘汉王反其道行之,“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大王由东方入武关,秋毫无所犯,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皆欲大王为秦王。今大王举兵向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刘邦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韩信之计,部署诸将东进。

  背水一战出奇胜 灭赵拜师李左车 

  汉元年(前206)八月,韩信随汉王刘邦挥兵东出陈仓,遂定三秦。翌年再出函谷关,收复魏王豹及其封地河南一带;继之韩王、殷王等项羽所封的属国,都归降汉王。尔后继续向东,攻打楚王,使楚军自此不敢西犯。这年六月,魏王豹叛汉,封锁黄河西岸临晋关,与楚谋和,使刘邦进退两难。韩信遂被任命为左丞相,带兵与魏军交战。他用疑兵之计偷渡黄河,俘虏魏王,平定魏国。紧接着刘邦又派曾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又投靠到他麾下的张耳,随同韩信收复了代国的土地。汉军继续东进,越过太行山,攻打楚国的附属国赵国。赵国广武君李左车和成安君陈余集重兵占据井陉口,欲与韩信决战。

  说到李左车,不难想到京剧《十老安刘》《淮河营》,唱的是前汉十位元老忠臣反吕后安社稷的故事。李左车是汉朝“十老”之一,他死后被封“雹神”,《聊斋志异》里就有《雹神》篇。安丘人传说李左车是他们的老乡,故在市西山区建“雹神庙”。

  但广武君李左车早期是在赵国做事的。他对主持军事的成安君陈余说:韩信乘胜而来,锋不可当,不能硬拼;建议由他自带精兵,从间道抄敌之后,断其粮道……但陈余不以为然。韩信探得李左车之计未被采纳,大喜;遂趁机率军穿过狭长隘路,在接近井陉口的地方扎下营盘。

  大战即将开始,韩信的兵马面对赵军背向河水排开了阵势。赵军将士一看,这是只能前进没有退路的“绝阵”,皆大笑不止。殊不知这是韩信按照《兵法》“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故意为之。汉军示弱,诱使赵军倾巢而出,然后前后夹击。经过激烈战斗,汉军大胜,阵中斩成安君,俘获赵王歇和李左车,赵国遂灭。

  韩信早闻李左车大名,极其尊敬。亲自为其松绑,尊以师礼,然后请教攻灭齐国、燕国的方略。李左车先提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和“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之说,继而分析战场形势,找准双方长短,建议韩信“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具体而言,就是“案甲休兵”“镇赵抚孤”,派人以兵威说降,则齐、燕可定。韩信听了高声称“善”。他采用李左车计,果然不伐而降燕国。接着遣使禀报汉王,请立张耳做赵王,以镇守赵地。从那时起,赵地也进入汉王刘邦的势力范围。 (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