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在王尽美革命精神的引领下,王盈、王乃征、王乃恩、王东年等王氏家族的一个个进步青年,勇敢地挣脱封建家庭枷锁走出大北杏村。王盈抗婚加入抗日队伍;王乃征努力寻找党组织并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王乃恩为了抗日,三次不顾祖母的阻拦离家;王东年当家后,则“先革自己的命”,将家中土地分给穷苦人并带领全家革命……他们追寻着王尽美的足迹,相继走上革命道路,谱写了一部厚重的大北杏群英谱。

  抗婚走上抗日道路 王盈带领女性进步

  王盈出生于大北杏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自幼性情倔强、勇于反抗。

  王盈8岁上私塾时,有一天塾师讲授《女儿经》,说女人就要早早起、出闺门,烧菜汤、敬双亲……王盈站起来打断塾师的话,说:“《女儿经》尽要女儿干这干那,为什么没有一部《男儿经》,也教男儿干这干那呢?”塾师说:“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因为内外有别,学的东西也就不同。”她不服气道:“男儿能干的,女子也能干。为什么男女就不平等?”塾师被反驳得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恼羞成怒地拿过戒尺要施行体罚。

  王盈见状,双手抓住塾师的胡须,让他动弹不得。此后,塾师再也不敢教这个“无法无天”的小闺女了,王盈便考入本村的新式小学。小学毕业后,她为了像族叔王尽美一样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思想、见识外面的大世界,非要到济南求学。家里人觉得一个女孩子外出上学不成体统,坚决不同意。倔强的王盈就只身去了青岛,通过亲戚介绍,到一家纱厂边做工边上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回到家乡,同本村的进步青年王乃征、王东年等人一起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家里怕她惹出祸端,就逼迫她与本村一家地主的儿子订婚,想把她拴在家里。一向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她怎肯答应这桩婚事?她要的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夫君、一个有胆有识的爱国青年,于是誓死不从。

  她性格刚烈,家人不敢强硬逼迫,只好把她圈在家里,断绝与外界的联络,并警告她不要有出逃的想法,无论逃到哪里,家人都会找她回来。

  然而笼子关不住想要翱翔蓝天的雄鹰。1938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叫王涛的亲戚来到王盈家,王盈家人知道他与王盈说话投机,想让他帮忙劝说王盈同意订婚。

  此时的王涛已参加了革命,得知王盈的处境后,便让她去参加抗日队伍:“正好八路军二支队到了莒县的大店,只是部队中很艰苦,并且时刻都有牺牲的危险。”

  王盈毫不在乎:“吃苦怕什么!只要打鬼子,就是把命豁上也不怕。我宁可轰轰烈烈地去死,也不愿窝窝囊囊地活一辈子。”她说着就慷慨激昂地吟诵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涛忙劝她小声点,别让她家人听到了。王盈忽然有些担心地问:“大店这么近,要是我家人找去怎么办?”

  王涛说:“这个不用担心。抗日是全民族的大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都有抗日的责任。你家人同样也有一颗爱国心,他们不但不会反对,还会支持你。即使他们反对,也不敢找部队要人,那样就会背上破坏抗日的罪名。”

  王盈心急地说:“我们现在就走!”于是,王涛找了个借口,当天下午领着王盈出了家门,奔向了抗日的道路。就这样,王盈成了大北杏村第一个参加抗日队伍的女性。她是地主家的千金小姐,不仅能够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抗日,她的这一举动影响不小,本村的王华、王纯年、王均、王志坤,以及后水清村的王健等追求思想进步的女性,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王乃征登门求助王翔千 寻找党组织并接受任务

  1937年,日军侵入山东后,山东部分学校被迫停课。此时正在曲阜省立第二师范读书的王乃征回到家乡大北杏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义愤填膺,对国民党的节节败退扼腕叹息。他与本村的王东年、王遇民、王家馨等进步青年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在周边村庄宣传抗日思想,动员大家奋起救国。

  为了更好地参加抗战,他们决定加入一个抗日组织。在讨论中,有的主张参加国民党,说国民党是执政党,是当前抗日的主要力量;有的主张参加共产党,说共产党才是为贫苦大众服务的政党,是坚定的抗日组织,只是不知去哪找。

  面对大家的激烈争论,王乃征忽然想起父亲的好友王翔千曾对他说过的话:“将来你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什么组织也不要参加,要参加就参加你老子的那个党。”他想起12年前父亲王尽美回乡养病时的情形。那时,父亲病情已十分严重,不能继续干革命工作。神志清醒时,常把自己与弟弟叫到病床前,给他们讲一些浅显的革命道理,再三叮嘱他们长大了要为穷人办事,要成为有出息的人。如今国难当头,凡是有志青年就应站出来积极抗日。

  王乃征坚定地说:“咱们就参加共产党!它现在虽然弱小,但却是代表劳苦大众的政党,也是真正坚持抗日的组织。国民党腐败、涣散,也不替劳苦大众说话,我在学校时参加过一次学潮,就是因为那个国民党的校长贪污、克扣学生的伙食费!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共产党在哪里,但可以想办法去找。”王东年首先赞成:“抗日战争一爆发,共产党就率先发布了抗日宣言,奔赴抗日最前线,与畏敌如虎的国民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就要加入积极抗日的组织。”

  王东年建议王乃征去找王翔千。王翔千曾与王尽美一起创建山东早期党组织,二人是亲密战友,1925年王翔千受反动当局通缉,被迫离开济南,辗转回到家乡。他虽与党组织中断了联系,但仍关心、支持革命发展。

  1937年10月的一天,王乃征徒步去了相州。王翔千一家人正在吃晚饭,王翔千见了王乃征非常惊喜,吩咐家人加凳子。他的长子王希坚忙起身拉王乃征坐他的座,王翔千说:“瞧,还是人家同学亲!”王乃征与王希坚都在省立诸城十三中学上过学,同级不同班。

  王乃征试探地说:“我们想让你帮着找找抗日组织。”王翔千会意地看了看左右两个30岁左右的男青年,哈哈大笑:“你这算是找对人了。”这二人分别是董昆一和王辩的丈夫赵志刚。在这月上旬,赵志刚、王辩与董昆一根据党组织安排,到相州开展革命活动,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特别支部。王翔千动员子女王希坚、王满、王成等人加入共产党。

  第二天,赵志刚、董昆一介绍并接受王乃征加入党组织,并向王乃征交待了两项任务:一是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二是要搞武装抗日。

  王乃征回到大北杏村后,立即发展王东年、王遇民、王家馨等人加入共产党。这些热血青年登上大北杏村东南的乔有山,面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庄严成立了大北杏村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王乃征被选为支部书记。北杏支部成立后,一边继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展党员、扩大组织,一边拉起抗日武装,投入拯救民族危亡的殊死斗争。从此,王乃征沿着父亲开辟的革命道路,开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王乃恩一心抗日 三次偷偷离家

  1938年,因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到家门口,在枳沟上高小的王乃恩失学在家。这天,他的哥哥王乃征悄悄从外地回来探家,临走时,哥哥趁祖母不备,拽起他说:“走,跟我打鬼子去!”刚刚15岁的王乃恩就这样跟着哥哥来到了石崮后村,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不久,部队要开往鲁北,祖母跑到部队说明了她的家庭情况后,硬是把王乃恩留了下来。在祖母的张罗下,秋天,王乃恩与长他两岁的曹家官庄的曹健民结了婚。没想到王乃恩却一直念念不忘要去打鬼子。妻子曹健民性格爽快、通情达理,当她知道丈夫的想法后,不仅支持他,还要与他一起去。王乃恩忙劝阻说:“我和哥哥都去参加革命了,如果你再去,家里与地里的活不就全部落在奶奶和咱嫂子身上了吗?咱奶奶一生不容易,现在又上了年纪,你要在家替我好好照顾她。”

  冬天时,他听说八路军二支队已经进驻南山一带的桑园,王盈也在那支队伍中,他就央求着祖母让他去参军打鬼子。祖母坚决不让。

  他不满地问:“你为什么让我哥哥去,却不让我去?”祖母说:“咱家就你们两个男子汉,要是都走了,剩下我们这几个女人该怎么办?”他气恼地说:“当年我父亲去济南上学时,家里不也光剩下你与我母亲、老祖母吗?地里的活不照样干?再说,现在还有嫂子和我媳妇帮着。为什么我离开就不行了?”

  祖母被堵得一时语塞,生气地瞪了他一眼:“你就是说破了天,我也不让你去!”王乃恩见此路不通,就暗下决心,偷偷逃走。

  一个大清早,他趁家人睡觉,悄悄爬墙出了村子。没想到,还没跑到李家北杏村就被祖母派人追了回去。祖母不仅把他好一顿训斥,还命令他的媳妇形影不离地看着他,要是让他跑了,就拿她是问。

  王乃恩知道硬走是行不通的,需要慢慢寻找机会。于是,他就装出打消了打鬼子的想法,很少出门,每天早睡晚起。祖母以为他真的不想去抗日了,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

  进入12月份的一天夜里,王乃恩一觉醒来,见窗外一片明亮,他忙趴到窗户上往外一瞧,原来是下雪了,地上落了薄薄的一层,就像一面镜子,映得黑夜如白天一样明亮。

  他忽然产生了出逃的想法,见妻子还在熟睡,就悄悄下炕,蹑手蹑脚地走到外屋,先趴在东屋门听了听,听见祖母均匀的鼾声。他从饭笸箩里拿了两块干粮,爬墙出去。

  他这次没走大道,而是抄小路走。

  为了能够打鬼子,他不怕寒冷,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艰难前行着,一直走到中午,才赶到莒北县的上町村抗日根据地。在王盈的介绍下,他参加了滨北地委莒北工作团。就这样,年仅15岁的王乃恩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者。后来他成为南下干部,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王东年主持“冠山堂” 带领全家分地干革命

  1942年深秋的一个上午,十几家佃户欢天喜地地聚集在“冠山堂”的大院里,正等着“冠山堂”家的少爷王东年给他们分发地契。

  “把土地全部分给佃户““要带着全家去抗日”这些惊天之举震惊了全村,很快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有人气愤地说:“‘冠山堂’怎么出了这么个不肖子孙,他父亲尸骨未寒,他就急着断送祖业。”有人伤感道:“王家这次真是在劫难逃了!前不久,把祖坟上的那些百年老柏全砍了,就已经露出不吉之兆了。”村民说王东年砍树之事,发生在1942年的春天。

  王东年就任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时,正遇到年景不好,全县粮食歉收。第二年莒南县一带又遭受旱灾,青黄不接,眼看着广大贫苦人连树皮和树叶都吃不上了。王东年为解燃眉之急,把祖坟上的老柏树全部砍掉,卖了几百银元,一部分给县政府买粮,一部分用于赈济灾民。

  父亲去世后,王东年又不顾亲戚朋友的劝阻,执意要把耕地全部分给佃户。他对家人说,革命的目的就是把少数人的财富分给广大贫苦人,让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我虽然不能让全天下劳苦人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但我可以先革自己的命,把自家的地分给身边的穷苦人,让他们吃饱穿暖。”

  母亲担心地问:“如果我们把地全分了,以后怎么生活?”他说:“我领你们一起去革命、去抗日。”他见母亲还不理解,就劝说:“现在日本鬼子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只要豺狼在,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别想过安稳日子。只有全国民众团结起来,同仇敌忾,把小鬼子赶出去,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王东年兄妹四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排行老大。父亲不在,他就成为“冠山堂”的当家人。妹妹王华、王均、王纯年受他以及堂姑王盈的影响,思想都很进步,早就想去抗日了,只因父亲阻拦才没成行。当王东年与她们商议分掉土地、一起去抗日时,她们都积极响应。母亲见四个孩子都同意,也就不再反对。

  不久,王东年就领着全家人走向抗日的道路。这一壮举成为一段佳话,很快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 (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