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提起早期革命家李大钊就义前的一张照片,几乎无人不知。照片中,与李大钊一同就义的还有两人,站在他右侧的,是诸城人路友于。路友于一直以来是李大钊的得力助手,他少有壮志,一生为革命坚持斗争。1924年他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秘书。国民党“一大”后,他为维护国共合作奔走宣传。1925年与其他同志组成“中山主义大同盟”,同企图破坏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他全力协助李大钊召开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五卅惨案”后,他起草《北京国民大会宣言》,同李大钊组织并参加北京各界反对英日等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集会和游行。1927年1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改组,路友于被推举为执行委员兼商民部长。北洋军阀张作霖疯狂镇压革命时,路友于毅然北上坚持与李大钊一起工作,不幸被捕。在监狱和法庭上,虽然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但他面无惧色,据理斥敌。4月28日,他与李大钊等20人昂首登上绞刑台,慷慨就义。

  路友于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天资聪颖,敦厚诚实,沉静好学。他先入诸城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又入省立第一中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剪发明志,被“族人视为叛逆”。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思想进步,很受同学拥戴。

  说服父母改观念

  三姐妹放足读书

  路友于,原名汝悌,1895年1月29日出生于诸城市昌城镇路家道口村一个地主家庭。

  路友于为人忠厚,平时少言寡语,办事老练,不但对父母十分恭敬,对邻里老人也温和谦恭,彬彬有礼,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他家解放前有3顷土地(每顷100老亩,折合市亩341亩),大部分租给佃农耕种,自己雇人耕种一小部分。其父路献廷童年读过私塾,因一目失明未能参加科举考试,因此更激发了他供子女读书成才的决心,以弥补自己的遗憾。

  路友于童年时,家塾设在他家靠街的3间东屋里,叫做学屋。塾师是福胜村的金喜庭老先生,金喜庭是前清秀才,虽然思想守旧,但教学认真,对学生管教颇为严格,大家都称他“金师父”。家塾中的学生都是路家子弟,有路子培、路景韶、路友于等七八人。路友于年龄最小,是路氏家族同辈兄弟中的老七。路友于年龄虽小,却颖悟过人,金师父很喜欢他,常对人夸他才华出众,气质非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金师父见路友于对很多问题的见解为自己所不及,年终放假时,便对路友于的父亲说:“你这孩子才华不凡,聪明绝顶,我难以胜任,请另请高明,勿误他前程。”从此便辞馆回家,再未任教。这些事在村里传开后,人们纷纷说“路友于问走了金先生”。

  路友于兄弟姊妹九人(六男三女),路友于为老二,老大汝孝(字景韶,以字行)、老三谦叔,老四季勉,老五汝恪(字君约),老六汝朴。还有三个姐妹,那时她们都缠了足,好端端的一双脚硬要人为地用布裹成尖的,使健康人变成了半残疾。青年时的路友于从外地回来,说服母亲为她们放足,母亲想不通,他耐心地把妇女应该得到解放的道理讲给母亲听,终于打通了老人的思想,给三个女儿都放了足。不但如此,他还说服父亲冲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枷锁,克服了男尊女卑的旧观念,让三个女儿都上了学。老大、老二都是小学毕业,老三路君颖曲阜二师毕业,女孩上洋学,这在当时确实是开了一代新风。

  绝食争取进城求学

  剪辫支持辛亥革命

  1910年,路友于与本县城关镇大高乐埠村王淑仪结婚。此时的他已读完“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字也写得很好,因此私塾所教授内容的贫乏和刻板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他。在与隋家官庄的亲友交往中,他常获同盟会员隋理堂的教诲,另外受隋理堂在外求学的子女隋少堂、隋少亭、隋焕东等进步青年的影响,遂激发起奋发报国之情,一心想去城里高等小学读书。

  路友于几次向其父请求,均未获准,最后以绝食来争取,父亲这才无奈答应。路友于高兴极了,经隋理堂介绍,与大哥路景韶一起进城报考,兄弟俩皆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1911年,路友于进入诸城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勤奋好学,思想活跃,不但成绩突出、品学兼优,爱国活动也处处带头。同年辛亥革命爆发,路友于主动剪去发辫,以示支持,“族人视为叛逆”。族人惧祸,群起拒其返家,欲除其路姓。只有他的父亲路献廷立即剪去发辫正告亲友,以示支持爱子行动,这才平息了众怒。

  同年冬,诸城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与外来革命力量相配合,酝酿诸城独立,路友于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歃血团”积极响应革命,共同参与了辛亥诸城独立的活动。

  1912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廿四),诸城独立,未逾旬日,清兵来攻,入城后大肆屠杀掳掠,路友于恰逢在家度寒假,急欲进城参加守城,被其祖父禁锢家中。为此,路友于曾绝食强烈要求进城,未果。诸城独立不久失败,数百名爱国志士惨遭杀害,但不几天后,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便垮台了。

  就读一中品学兼优

    爱好广泛文体兼备

  1915年,路友于到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是学生会成员。此时的路友于偏高的身材,长方脸,眼睛炯炯有神,英俊睿智。他目光远大,做事干练,深得同学的信任。他性情豪爽,嫉恶如仇,更令人折服。

  路友于爱好体育,课余时间,操场上常见其矫健身影。他网球打得好,曾代表全校参加过省第一届网球比赛,并夺得男子单打冠军。那时足球运动刚刚兴起,从农村来的学生大都没见过,感到新鲜,可这项运动对抗性强,学生们大都望而生畏,不敢上场。而路友于却偏偏爱上了这项运动,一有空他就到体育场地,练踢球、带球、射门。平日里他温文尔雅,上了运动场却龙腾虎跃、左冲右突,像换了个人。

  在路友于的带动下,一支足球队在省立一中组建起来,路友于担任队长。有一次,一中足球队到齐鲁大学踢友谊赛。那时齐鲁大学的足球队有一批从北京协和医院来的新队员,他们穿着整齐,训练有素。对比之下,一中足球队逊色不少,开赛后老“挨打”,防不胜防,大败而归。

  这次比赛暴露出了己方弱点,路友于带大家复盘,提出足球要“上去”必须苦练基本功的要求,并向校领导建议扩大体育场地,增加运动设施。在其倡导下,全校掀起了体育热,无论球类还是田径运动,参加者日益增多,许多运动项目水平迅速提高,在后来的全省数届运动会上,一中常获总分第一名,涌现出不少一流选手,足球队刻苦训练,在济南各校比赛中名列前茅。

  路友于在一中上学期间,省社会教育宣传所在济南办了一处京剧易俗社,设在大明湖南门路南,请了一些著名京剧演员任教,主要是学演新戏,这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他们根据聊斋故事新编的《青梅》《珊瑚传》等,内容清新、格调高雅,公演后受到了观众好评。路友于是个京剧迷,时常来这里看戏,对这些新戏的演出极为赞赏。在这些京剧新演员中,有个叫邱步武的男旦,他长得眉清目秀,唱做俱佳,惟妙惟肖,虽是学员,但身手不凡,路友于一见即惊其为奇才。

  为了使京剧易俗社发展壮大,使京剧艺术后继有人,路友于不但常去看戏,还组织一中的20多名同学成立“邱社”为邱步武捧场。他常与邱步武接触,观看其演出,为其做宣传。邱步武对路友于及同学们的关怀鼓励深为感动,艺术上进步很大。邱步武出科后改名王芸芳,成了上海著名旦角演员。(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