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潍坊 »人文潍坊

  在省立一中读书期间,路友于开始忧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他在校写文章很出名,经常抒发爱国情怀。他东渡日本留学,因病回国休养,阅读了一系列进步书刊。1923年春,路友于受邀到《益世报》任编辑,撰写时评文章针砭时弊。

  思想发生深刻变化

  参加讨袁护国运动

  在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期间,路友于十分关心国家前途、民众疾苦,结识了许多老同盟会会员,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很深。

  路友于的卧室内有两幅地图:一幅是世界地图,一幅是中国地图,他经常面对着地图,为中国的贫困落后感慨万端,同时又为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瓜分而切齿不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在思想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新青年》杂志上读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一文时,他不由拍案叫绝,连声称赞:“好文章,好文章,有血有肉!”对李大钊生发出由衷的仰慕。

  1916年,吴大洲、薄子明在周村组织讨袁(世凯)护国革命运动,路友于曾前往参加。同年,王翔千等爱国进步人士曾发起组织诸城旅济学生会,出版《诸城旅济学生会季刊》,意在宣传爱国、进步思想,路友于在刊物上撰文,第一期上曾刊载其《罪言》《朋友劫》两篇文章和14首诗。

  在校以文著称

  作文古诗皆佳

  路友于在学校以能文著名,他的文章无不抒发爱国忧民之情,气势豪迈,激情满怀,在师生中影响很大,因此在省立第一中学,他与王统照、杨金城三人被誉为“诸城三杰”。三人中杨金城年级最高,路友于次之,王统照最低。他们的语文成绩都很优秀,也被誉为一中“三大文豪”。

  路友于每次作文,老师都以范文举荐全班,称赞不已,其文构思精巧,寓意清新,语言流畅,读之意味隽永。

  当时在一、二年级任教的国文教师李春浦是前清秀才,对路友于的文章极为称赞,经常将其作文中的精彩句子写在黑板上,敲着黑板说:“金石之声,好劲货!”任三、四年级国文课的教师蒋绍堂系前清拔贡,在课堂上常说:“路友于的文章连我都难改,要改动一个字也得同他商量。”

  路友于的古体诗亦甚有韵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曾写有《虹桥望晚》:

  城高秋老万人家,向晚余辉树杪斜。

  河上临风倍惆怅,暮烟横断乱飞鸦。

  这种暗淡、凄迷的景象,岂非旧中国的缩影?春游龙洞《题龙洞石壁》五言绝句:

  名山皆有洞,何洞伏神龙?

  投笔自兹去,寒岩夕照红。

  短短的20个字里,情景交融,他在游山观水时也没有忘记救国的志向。他和李国梁酬和的诗中有一首七律:

  万木经秋半已凋,西风诗思两飘萧。

  断桥日暮鸦声急,古道天寒驿路遥。

  醉爱着山醒对月,狂来说剑怨吹箫。

  李陵抵死宁忘汉,塞草衰黄胡马骄。

  诗的气势辽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其五、六句构迭精巧,在七律中别具风格。他借古喻今,抒发爱国情怀。

  1918年秋,路友于从省立第一中学毕业。

  东渡日本留学 因病回国休养

  路友于向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目睹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报国之心益切。他在省立一中上学期间即有赴日留学的愿望,1918年中学毕业后,他变卖家中40亩土地,加上亲友的资助,得以东渡日本留学,先就读于预备学校,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

  这期间,他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积极参加“山东实业学会”的活动。据1920年1月东京发行的《山东实业学会会志》(第三期)本会记事栏内报道:1919年4月27日,该会在东京神田区三畸町吉田屋召开改选职员大会,选举干事长、文牍、会计、编辑员等。路友于被选为编辑员之一。

  在日留学期间,他奋发攻读过于劳累,又营养不足,两年后染肺病。这时在中国,“五四”运动已经爆发。路友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在巴黎和会上的蛮横态度无比愤慨,加之当时负责管理留学生的中国驻日使馆官员和日本人勾结,压制中国留学生的革命行动,这使路友于再也待不下去了。

  1920年,他回到国内,在烟台高秉方家养病,高秉方在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直接税署署长。在烟台养病期间,路友于读了《新青年》和《新潮》等进步书刊,还读了一些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他又赴济南柳埠休养。

  经过一年多的疗养,路友于的身体基本恢复了健康。1922年下半年,路友于前往北京。在北京期间,他结识了国民党早期人物(曾在山东主持中国国民党党务工作)、诸城同乡王乐平,又见到了省立一中的同学、诸城同乡杨金城,路友于向他们表达了忧国之心,倾吐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后来,路友于经王乐平和丁惟汾介绍,加入了国民党,“遂奋身投入政治生活,志在改革国事”。

  任《益世报》编辑

  写文章抨击时弊

  1923年春天,路友于应朋友杨金城之邀,到《益世报》任编辑,杨金城也在该报工作。路友于在这里编辑国内外新闻,并利用“小言”和“时评”专栏,撰写一些时事述评文章,他写的一些抨击时弊的文章,笔锋犀利,逻辑性强,观点明确,语言简练,对号召人民、打击敌人起到很大作用,也使这家报纸很有政治特色,引起了北京各报的关注。

  在《益世报》期间,路友于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学习文学专业。他晚上工作,白天听课。从报馆所在地的南新华街到当时北大所在地的沙滩,大约两三公里的路程,路友于大多时候步行,偶尔坐黄包车。刚进报馆的第一年,路友于的月薪只有30元,仅能维持较低水平的生活,而他上大学还要付出一笔费用。经济拮据,他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吃饭多是到邻居的饭馆里吃些炒饼,很少吃菜。扛不住长期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身体渐渐衰弱,还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经常失眠。

  不久,杨金城病故,路友于痛失挚友,作挽联一幅:“自号飞仙(杨金城,字一鹤),竟成忏语,已成留影,拟作古人。”后《益世报》被直系军阀收买,发表不利于革命的文章,1924年夏天,路友于和同道朋友先后退出《益世报》。 (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