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潍坊市道德模范网上展馆 »历届潍坊市道德模范事迹

 

  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却成了绿色环保的领跑者,开创了绿色发展的先河,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他自主实施的环境工程取得了20多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他用独特的眼光和执着的追求谱写了一位农民企业家追求绿色环保的华丽篇章,他就是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国田。

 

 

  绿色环保意识,在外出考察中萌发

 

  刘国田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潍坊市人大代表、昌邑市委候补委员、昌邑市优秀政协委员。他当过木匠,开过染坊,自1992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创建了集工业、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环境工程于一体的大型产业集团,现有职工1800多人,总资产9亿多元的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当地有名的“印染大王”。他个人也连续多年获得农业部种粮大户、2011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2011年度中国好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潍坊市劳动、道德模范、低碳山东功勋人物、低碳山东优秀学者等40多项荣誉称号。

 

 

  刘国田从印染业白手起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刘国田的心头,企业给子孙后代造成的污染包袱如何解决。因为在创业之初,受条件所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让他感到欠了子孙一份“良心债”。起初他还没有觉到有什么不妥,因为当时的印染企业大都如此,何况自己该缴的税金一分也不少,还时常拿出钱来济贫扶弱、修路助学。可在几次的出国考察中,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让他深受刺激和启发。在新加坡,他呼吸到的是清新洁净的空气,看到的是纤尘不染的美景;到了欧洲发达国家,满目皆是绿树碧草鲜花,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土地。他发现越是环境优美的地方,经济会越发达。从那时起,他便立志治污,为父老乡亲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造福桑梓,偿还自己的“良心债”。回国后他投资近300万元购买安装了污水处理和脱硫除尘设备,在当地农村,还没有一家企业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搞环保。

 

  按说,他该心安了。可刘国田的心里并不满足,他还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在随后的发展中,他悄悄做着资金准备,从每年的收入中留出一笔钱。2001年,资金积累得差不多了,刘国田便向众人展开了一幅宏伟蓝图:投资1000万元,开始建造一个占地1300亩的“流青园”。在刘国田的运筹指挥下,整平土地、导引淡水、开挖鱼塘、广植绿草、移栽苗木……原来黄沙漫天的荒滩变成了现在的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和农业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刘家车道村村民刘云铎深有体会地说:“这是刘国田为俺村1300多口人‘造风水’啊”。而这,也不过是他伟大事业的开始而已。

 

  绿色苗木事业,在探索发展中壮大

 

  治污建园后的刘国田并未满足。他说:要将绿色做成一项事业,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到绿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2001年秋天,他响应昌邑市委、市政府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反哺农业,发展农业的发展规划。他大举进军绿色产业——苗木业,先后建成了1万余亩的苗木基地,成为“江北第一苗木大户”。在刘国田这面绿色旗帜的带动下,昌邑市先后有50多个民营大户随旗而动,纷纷下“苗海”,涉足苗木业。昌邑的苗木总面积迅速由最初的4000多亩发展到10万亩,汇集了国内外300多个优质品种,成为全国惟一的“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苗木业已成为昌邑农民致富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有1万多农户搭乘这一产业“快车”走上了致富路。

 

  有了产业,有了规模,各苗木公司和苗农们就需要一边做产业,一边找市场。此时,一个新的大胆思路又在刘国田脑海中形成:与其到处找市场,不如将市场建在昌邑,让苗农们足不出户便可以销售苗木。2003年,他自掏腰包投资2200万元,建起了面积4000平方米的苗木交易大厅和1.2万平方米的展示大棚,为会议举办提供场馆设施,在当地首开“政府办会、个人买单”的先河。随后每年一届的绿博会和2006年移师昌邑的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成为了专业性的绿色高端峰会。刘国田也更加不遗余力地加快绿博园建设,先后投资过亿元,建设了苗木交易大厅、品种展示园、桩景园、国际展馆、热带植物馆、状元楼、民俗园等设施。他在完善绿博园的同时还将昌邑文化逐渐引入园内,他投资1200万元对绿博园进行精心装扮,由潍河金口闸南侧引水至绿博园,在园内形成4000多平方米的水系面积,以昌邑民俗、历史典故和产业特色为素材,在水系两岸设立10组雕塑,并建设集景观展示、民俗表演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族风俗馆,形成一条民俗文化景观线,把绿博园装扮地更加丰富多彩。现如今的绿博园美不胜收,里面奇花异树,亭台楼阁彼此辉映,相得益彰。绿博园已成为教育、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被山东省林业局授予“山东省生态教育示范基地”。

 

  治污环保产业,在持续发展中升华

 

  绿色事业的伟大成功,让刘国田深切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也更加坚定了他从事环保事业的信心,他又重新回归老本行——印染业,重新考虑如果既做到环保又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当时适逢国家提出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这正中他下怀。自2006年开始他大刀阔斧,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开始了印染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实验。

 

  对于高中学历的刘国田来说,化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可是他以一种不懈的精神,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俯案苦读,学习着难以理解的CO,SO2,CH4,这些符号和其中的关系在他的反复学习与研究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容易。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他多次的出国考察,终于于2006年,他组织科技人员开始了对企业排放的废水废物的再利用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在原有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实施了印染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并于2008年12月竣工运行。该项目以厌氧处理技术为核心,实现了沼气发电、中水回用、热值回收和污泥燃烧,在达到污水零排放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两年的试验过程中,刘国田始终坚持靠在工地和项目一线,与职工们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一起修改图纸,一起打造设备……。现在该项目已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通过几年的努力,刘国田治污上了“瘾”。 在成功攻克了印染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这一国际性难题后,他又将眼光瞄准了“垃圾围村”、“垃圾围城”这一困扰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挠头问题,立志在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实现革命性突破。

 

  “没有无用的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这是刘国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最后,昌邑环卫局与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政府给予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金丝达公司投资运作,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该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1.08亿元,设计日处理城乡生活垃圾300吨。现在昌邑每天日产垃圾300吨,经过这个项目的处理,可以完全变废为宝。该项目2010年8月正式投入生产,2011年6月,山东省科技厅鉴定认定:“该系统满负荷运转,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年可节约土地资源10.8亩;日产生沼气36000立方米,日发电54000度,年节电1944万千瓦时;日产生污泥220吨,污泥热值约2500大卡,相当于120吨锅炉煤;分选出的塑料纤维经裂解后产生的毛油量6.4t/d……”与此同时,省科技厅给出的鉴定意见中认为,该项目在总体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还获得了2010年度省级重大节能成果奖。

 

  “经济利益并不是我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生不过百年,我常想在有生之年能为我的家乡做点什么?为子孙后代留点什么?当我认识到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时,我的肩上就有了担子,内心有了压力,是责任感让我这么做的。”这是刘国田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正全面诠释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高尚品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