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潍坊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首页推荐

  1942年春天,日寇对潍北、昌北根据地进行了数次“扫荡”,但都是分区进行,规模比较小。因为有了“抗日沟”,加之情报工作做得较好,每次“扫荡”,敌人都一无所获。日寇气急败坏,从5月开始,纠集驻昌邑城、潍县城及坊子、寒亭镇的日伪军,多次对潍北、昌北地区进行“大扫荡”。抗日部队巧妙避开敌军主力,瞅准其薄弱环节,突然袭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搞得日伪军狼狈不堪。

 

  两千多日伪合围,“抗日沟”起大作用

 

  1942年5月18日,日军几十辆军车载着机枪、大炮,从潍县城、昌邑城出发,分东、西、中三路,向昌北根据地撒开大网。

 

  东路,自夏店向北,经姜家泊、火道、二甲、曹家庄等村,至下营;中路,自柳疃向北,经闫家车道、张家车道、马家庄、潮海、青乡等村,至渤海边的辛安庄;西路,自十字路向北,过鄑水、逄翟、马渠等村。三路敌寇,铁蹄踏遍30多个村庄。

 

  “扫荡”昌北的日伪军共计2500多人,而我军兵力约有440人,其中昌邑独立营约300人,昌邑一区、四区两个中队约100人,昌邑县政府警卫队约40人。

 

  武器装备差别更大。独立营战士每支枪只有10多发子弹,其中多半是自造:从潍县城买来废电影胶片,剪成末子做火药,装到捡来的废弹壳中,用铜钱铸成弹头,射程不到100米。每人两颗手榴弹,全营3挺机枪,每挺仅有二三百发子弹。

 

  鉴于敌我力量悬殊,昌邑县委和昌邑独立营紧急部署,组织干部和革命群众火速转移,党政机关和部队利用“抗日沟”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由于日寇“扫荡”范围太大,一些群众无处逃避。每到一村,日伪军逐户搜查,刺刀架、枪托砸,将群众赶到大街上、场院里“开会”,逼令交待“共党”和“土八路”的去向;最后,部分青壮年农民被捆绑起来,押上汽车,拉往潍县城,打入囚牢。

 

  5月“扫荡”结束后,驻昌邑城的日伪军以为潍北抗日武装已经基本被“肃清”,经常到马渠以南的村庄抢掠财物。有时是日军、伪军一起出动,有时是伪军一个中队单独出来。昌邑独立营摸清了其活动规律,决心狠狠教训敌人一下。

 

  一天深夜,昌邑独立营的两个连潜入逄翟村设伏,对外严密封锁消息。次日上午9时左右,伪军一个中队自南向北而来,逐渐接近村子。埋伏村内的部队突然开枪,前头十几个敌人应声倒下。后面的见状,不顾命地逃窜。

 

  这次伏击战虽歼敌不多,但震慑作用较大。一段时间,昌邑城的日伪军不敢再轻易零散活动,马渠村一带的根据地得到巩固。昌邑独立营的游击区,甚至推进到昌邑城附近。

 

  日寇残害老百姓,独立营活捉鬼子兵

 

  6月,日寇再次集结潍县、昌邑的日伪军千余人,由南向北拉网“扫荡”。

 

  据昌邑独立营政委宫愚公回忆,敌人估计我军可能隐蔽在青乡据点以北的渔尔堡或北海滩上,兵分几路扑向渔尔堡,再向北海滩梳去。

 

  昌邑独立营和区中队避开强敌,已经转移到敌人侧后。敌人没有发现“土八路”的踪影,恼羞成怒,向老百姓发起了淫威。

 

  渔尔堡村70多岁的陈凤阶,为保护自己仅有的十几斤粮食,与敌人争辩,被打得鲜血淋漓,当场惨死;71岁的陈廷祥驼背,日伪军把他摁在门坎上,两头往下压,名曰“直锅腰”,疼得老人一次次昏过去,最后气绝身亡;一名60多岁的老妇和一名16岁的少女,被日寇轮奸多次,折磨得死去活来。

 

  家家户户被日伪军洗劫一空。日伪军临走时,竟在饭锅里、炕头上、磨眼里、桌子上拉屎撒尿,丧尽人性。

 

  在昌邑独立营的掩护下,渔尔堡大部分村民转移到海滩蓬蒿中、捕渔筏子上。敌人追赶不上,便动用飞机低空扫射,不少村民被炸死炸伤。

 

  “我牵着驴,跑到北边盐碱滩的沟里躲鬼子。眼看着飞机从头顶上冲过来,哗哗向下打枪,差一点儿要了我的命。”渔尔堡村85岁的李文超老人,那时只有12岁。说起当年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

 

  得知日寇的罪恶行径,昌邑独立营的战士们义愤填膺,立誓为父老乡亲报仇雪恨。

 

  不久的一天,驻扎龙池村的昌邑独立营得到情报,青乡据点的日伪军要到昌邑城去。李力超、宫愚公决定,将部队拉到青乡据点以南的门八街村一带,打他一个伏击。

 

  当晚,独立营西行数十里,主力埋伏于门八街村南面公路西侧的孙家庄,派出一个班前往孙家庄与柳疃之间的金家庄设伏,防止敌人南逃柳疃据点。

 

  上午8时许,李力超发现,几个日本鬼子牵着狼狗,边走边嗅,向孙家村走来。鬼子快走到孙家庄时,伪军队伍刚出门八街村。几个鬼子脱离了伪军队伍,李力超下令出击。

 

  枪声一响,鬼子赶忙往回窜,独立营战士迅速追击,抓获日军一人,打伤5人,缴获大盖枪一支。

 

  敌人进“迷魂阵”,烂泥滩上“晒鱼干”

 

  6月底,昌邑独立营转移到马渠村驻扎。7月1日凌晨,外围哨兵报告,发现有大队日伪军开来。

 

  部队向远处转移已来不及,老百姓还都在睡梦中,县、区党政机关和各区中队,也都不知道敌人将要到来。

 

  情况万分危急,李力超、宫愚公来不及多考虑,立即部署部队迎敌。

 

  李力超命独立营二连派出一个最强的班,由班长陈百志带领,赶到马渠村东南的公路附近埋伏,一是用阻击敌人的枪声向根据地军民报警,二是突袭先头部队,牵住牛鼻子,把敌人引进沟壑纵横的“迷魂阵”。

 

  凌晨6时多,日伪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陈百志带领全班战士利用“抗日沟”,边打边退,引开敌人。这些日伪军小心地从“抗日沟”沿上走,行进非常缓慢。

 

  独立营主力趁机转移,隐蔽到马渠村西二三里处的庄稼地里。后来得知,从昌邑城出来的日伪军约500人,有一门小钢炮和一挺重机枪。

 

  上午8时30分左右,这队日伪军开进南白塔村,烧了村头一个草垛作信号,继续向瓦城进击。从寒亭来的一路日伪军约200多人,望见南白塔村的烟火,也转向瓦城方向。

 

  独立营主力沿着“抗日沟”来到郭疃村。不长时间,负责引开敌人的陈百志班完成任务,赶来汇合。

 

  敌人窜到瓦城,一路没有发现主力部队,误以为昌邑独立营隐蔽在北海滩,便向北海滩搜索。

 

  同时,从潍县城出动的日伪军300多人到达潍北,未发现潍县县大队的踪影,也开向北海滩搜索。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天气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昌邑独立营派出的侦察人员发现,“敌人踏着海滩上的烂泥,一脚下去就有半尺深,加上又累又渴,个个汗流浃背,东倒西歪,狼狈不堪,有一些晕倒走不动了”。

 

  在日军的驱使下,伪军们艰难地在海滩上转悠了半天,仍然见不到“土八路’的踪影,只好扶着受伤的士兵,撤回城里。

 

  日寇的“扫荡”计划又一次彻底落空。这天是“七一”党的生日,宫愚公回忆:“我军民怀着胜利的喜悦,度过了党的生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