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移风易俗 »各地经验做法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念好“引、带、抓、推、促”五字经,全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有效遏制了陈规陋习,减轻了群众负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在2019年度全省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工作测评情况通报中,移风易俗电话满意度列全省129个县(市、区)第1位。2020年,作为潍坊市唯一县市区,被确定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市。

  强化宣传“引”

  依托市内媒体,集中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专题专栏,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诚信缺失等现象始终保持强大舆论震慑。全市统一印制移风易俗主题宣传画和移风易俗明白纸、倡议书30万份,绘制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主题文化街巷1300多条。

  培树典型“带”

  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通过“善行义举四德榜”公示子女赡养老人履约情况,成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队伍20多支,深入镇(街区)、村居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敬老饺子宴”等活动7000多场次,金马村、刘旺村等50个村建成了“幸福食堂”,开展送戏曲、免费理发、义诊等“敬老项目”10余项,惠及老年人20余万人次。

  上下联动“抓”

  建立市镇村三级组织体系,市级抓统筹,出台《红白喜事办理指导标准》,建立贯通市民政局、镇街民政助理和村红白理事会的联动回访机制,印发婚事新办承诺书、丧事简办明白纸,群众对红白事办理的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镇级抓统筹,指导村居对标修订《村规民约》,把“厚养薄葬”纳入其中,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村级抓落实,2000多名乡村“知名人士”和家族代表参与其中,就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厚养薄葬、遵守村规民约等积极表态、高调发声。

  创新服务“推”

  制定出台《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关爱服务入手倡新风、抵旧俗,重点开展相亲交友、登记颁证、文明婚礼三大服务,先后组织举办集体婚礼17届,启动“我的理想伴侣,我的文明生活”大型公益相亲活动;成立婚姻家庭志愿辅导中心,婚前帮助当事人做好步入婚姻准备,婚后提供心理服务,300多名志愿者对协议离婚夫妻进行“一对一”调解,先后帮助430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劝和成功率超过41%。制定《公墓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竖碑改卧碑、生态治理修复等,改造提升村级绿色公墓700多处,新增绿化面积7200余亩,节约土地近3500亩;创新推出“时空邮箱”等祭奠服务,倡导献花、植树、默哀等文明祭悼方式。

  严格督查“促”

  不间断到镇村“三查三看”移风易俗工作,下发督办单300多份、督查通报21期;注重民意调查,每年组织2次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镇(街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并作为文明村镇(社区)推荐、评选的前置条件。截至目前,有3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39个村镇被确定为“省级文明村镇”,另有5个村(社区)因发生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现象,被取消参评资格或撤销称号。

  群众负担日益减轻。红事推行24小时办结制,省钱省心省力,“婚庆礼堂”“以帮代贺”等婚丧模式逐步推开,群众负担下降50%以上。白事中对理事会成员参与葬礼的,主家不开赏钱不谢礼,由村委统一发放每天60—100元的误工补贴,每户花费由原来的平均1.5万元降到了现在2000元左右。

  村风民风持续改善。年轻人都明白了厚养薄葬的道理,比起死后的大操大办,不如在老人生前多给予照顾和关心,多数老人想开了,要身后的排场反而会给子女造成负担,村风民风有了很大好转,家庭和睦,孝敬老人在全市蔚然成风。全市开展的“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2020年,15处镇(街区)评选“美家示范户”1.2万个、“好媳妇、好婆婆”1万多名,县级文明村达标率超过97%。

  党群关系愈加融洽。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为老百姓解决了“办不起也得硬着头皮大办”“想不办又碍于面子不得不办”的苦衷,畅通了民情民意搜集渠道,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以上,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工作实践中,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各部门加强联动,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了移风易俗平稳有序推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