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移风易俗 »各地经验做法

  平整干净的墓园小路,苍松翠柏间的生态墓穴,整齐有序排放的石碑,这是潍坊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改造后的绿色墓地。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村里的集中埋葬点,坟头林立、杂草丛生。

  “没改造之前,每到清明节期间,村委就要安排专人来清理杂草,要不然村民扫墓都进不去。”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告诉记者,公墓改革过程中,该村改掉大坟头280个,改造后的公墓仅占地2亩,并有专人管理,原来的“乱坟岗”变成了现在的绿色墓园。

  墓地改造初期,有的村民思想上接受不了,针对这种情况,该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听取红白理事会、家族长、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时间节点、墓地选址、风俗民俗等方面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获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同。

  围绕绿色、文明、惠民的思路,近年来,寿光市积极推动公益性公墓建设,曾经的老旧公墓如今向园林式转变,文明礼葬观念也逐渐渗透到百姓心中。截至目前,寿光市已改造完成埋葬点821处,整治大坟头27.2万个,增加节地生态墓位21.1万个,节约土地近4000亩,新增绿化面积7500余亩,新建的公墓穴位可满足未来30年的殡葬需求。

  过去的农村公墓,各家建坟都是“各顾各的”,在扫墓添土习俗的影响下,坟头都在不断扩大,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多,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2019年开始,寿光市决定推进公益性公墓改造提升行动,采取“去掉大坟头、竖碑改卧碑,提高节地率、增加绿化量”等生态治理修复方式进行。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出台了《寿光市绿色公益性公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公墓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及“三步走”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建成市、镇、村三级公益性公墓安葬体系,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95%以上,可满足未来20年群众的殡葬需求,并确定了15个公墓改造试点村。

  具体推进过程中,调研民意成为必经步骤。稻田镇西刘营村为了顺利推进公墓改造,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给三代以上祖坟共修一座安葬纪念碑,此举深得民心。“通过改造,彻底改变了老旧墓地脏乱差景象,促进了土地高效流转,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西刘营村党支部委员刘志中说。

  公墓统一墓碑样式与尺寸,杜绝了攀比浪费。“改造后的公墓更加神圣和庄严。先人们长眠在此,做晚辈的更心安。”崔岭西村村民崔坤山说。如今,绿色公墓内的墓地都是按统一标准建造,大小规格一致,可以满足更多村民的殡葬需求,解决了殡葬用地紧缺。

  在公墓改造资金保障方面,寿光探索出多元化筹集渠道,即市级财政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补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出一部分、在外工作人员捐一部分、“第一书记”帮一部分、村民自发拿一部分。其中,村民自发捐款情况,成了寿光农村公墓改造工作检测民心民意的重要标尺。

  尊重群众意愿、节地生态安葬、多种模式推进、分类分步实施的公墓改造思路,换来的是群众积极响应。文家、纪台、营里、化龙、古城、上口等镇街积极开展公墓改造工作,计划3年完成的任务,仅用5个月便全部完成,且实现群众零投诉。

  下一步,寿光市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配齐人员管理队伍,倡导树葬、花葬等绿色安葬方式,组建红白理事会和殡仪服务指导专业团队,进一步规范丧葬流程。同时,大力推行文明礼葬“五个一”做法,通过举办一场“追思会”,诵读一篇“追悼词”,佩戴一朵“小白花”,招待一盘“大包子”,一天办结“当天忙”,使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深入人心,真正让群众更满意,让乡风更文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