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丹青颂美德 为好人画像 »相关报道
  全国道德模范王乐义、郭庆刚,山东省道德模范崔玉贞、王骁宙,潍坊市道德模范赵苏,潍坊好人高爱静……这些人物的感人事迹经常被各大媒体报道,在第六届中国画节上,由潍坊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丹青颂美德名家画好人”展区,潍坊的画家们用水墨形式展现全国、省市道德模范、潍坊好人,用艺术的形式弘扬社会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成为本届中国画节的一大亮点。来自市区和县市区的30余位画家,共创作了40余幅人物作品。

  

  王勇创作的“王乐义”

  王勇

    进大棚体验生活

  “中国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的事迹经常出现在新闻和影视作品中,在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勇的画室里,记者看到了另一种风格的“王乐义”。

  在王勇的画室里摆放着用三幅图构成的画作《绿色使者——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发明人王乐义》。在阳光通透的蔬菜大棚中,王乐义与大棚种植户站在一筐筐蔬菜边,享受丰收的喜悦。另外两幅画的内容是王乐义与技术人员和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菜农们研究与展示大棚中的蔬菜。

  王勇说,这组作品是2013年为了参加“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耗时两年半完成的。为了完成该作品,王勇阅读了大量资料,多次到寿光三元朱村的大棚里体验生活,与菜农同吃同住,还专门采访了王乐义,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个4米长、2.6米宽的作品,并被收藏于山东省美术馆。

  在创作中,王勇对菜乡寿光产生了特别的感情,与王乐义成了朋友,之后他还曾多次创作过以王乐义为原型的作品。今年的中国画节组委会推出“丹青颂美德名家画好人”展区,在市文明办提供的22位好人代表事迹中,王勇看到了王乐义的名字,便选择了创作王乐义的画作。

  “这次的作品取自‘绿色使者’中的收获部分,人物和场景都一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这次画的是写意画,画作右下角和人物的手里增加了西红柿,使整个人物更富有生活气息。”王勇说。记者看到,这幅王乐义的肖像画中,棚架上的藤蔓鲜翠欲滴,菜筐里的南瓜、西红柿堆成小山,王乐义凝神专注中带着开心舒畅。

  除了王勇外,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彦华,青年画家田源等人也创作了以王乐义为题材的作品。

  

  刘克强创作的“崔玉贞”

  刘克强

  推翻原作重新画

  一个女人一生有多重身份,作为妻子、儿媳、母亲,每个身份都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在青年画家刘克强的笔下,带着婆婆、小叔、孩子改嫁,无怨无悔照顾病中第二任丈夫的农村妇女、山东省道德模范崔玉贞,是一个女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坚韧乐观的最佳体现。

  “接到创作任务时,我在北京,正在创作参加北京荣宝斋双年展的参展作品。”刘克强说,当时创作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但他依然接受了画节组委会的创作任务。“我的母亲是安丘人,崔玉贞也是安丘人,因为这丝安丘情结,让我决定好好塑造这一位用柔弱肩膀撑起整个家的朴实妇女。”刘克强说。

  刘克强画中的崔玉贞,没有多余的动作,面带微笑看向前方,身后是收割完毕、整齐捆好的庄稼。“我没有给人物设计过多的动作和场景,简单的站姿、表情体现她的朴实,背景的庄稼表现她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真实地反映出她的生活。”刘克强说。

  “我在充分了解崔玉贞的事迹后,创作了一幅作品,我的妻子是第一位观众。”刘克强说,妻子看到后,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妻子埋怨我,把人物表情画得愁眉苦脸。虽然崔玉贞的经历令人唏嘘,但她依然积极生活的态度不正是让人们学习的吗?”刘克强说,“我当即决定,推翻原作,重新画。”

  重新画出的作品,崔玉贞少了一丝愁苦、绝望,多了一份从容、希望,这也是刘克强最想通过画作展现出来的。“纵然肩上有生活、家庭的重担,但依然不能被压倒,这是崔玉贞告诉我们的,也是我想通过作品表达的。”刘克强说。

  李大山创作的“赵苏”

  李大山

  教授画初中教师

  受中国画节组委会办公室之邀,潍坊学院原美术系主任、72岁的李大山教授将在本届画节上展出人物画“赵苏”,李大山也是“丹青颂美德名家画好人”展区中,参展年龄最大的一位画家。

  接到邀约后,李大山查阅了很多资料,被赵苏的事迹深深感染,同样是教了一辈子书的他,对教师很有感情,特别能理解赵苏身上体现出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赵苏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身为教师的我画教师,更能表现出人物的本质。”李大山说,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努力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深处。

  赵苏是峡山区王家庄初级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2002年,她查出身患一种被称作比癌症还厉害的病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但她并没有被疾病吓倒,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和心理调整后,她便回到了讲台前。因为所教学生们的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她多次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和国家级奥赛辅导先进个人。

  李大山作品中的“赵苏”手里拿着课本,正走在校园里,画面的左下角是一枝桃花,寓意教师“桃李满天下”,表现出了赵苏的精神境界。

  除了“赵苏”外,李大山还为今年画节创作了人物画“郑板桥”。“我去年画的是‘七载春风在潍县’,今年的作品更注重传统文人的气质,刻画了郑板桥散淡的气质。”李大山说。

  

  田源创作的“王骁宙”

  田源

  用画面来讲故事

  这次的“丹青颂美德名家画好人”主题画展中,许多画家在短时间内连续创作了多个人物作品。青年画家田源就是其中之一,他一人创作了四幅人物形象作品。

  “原画已送去装裱,只能看到电子版了。”透过电脑屏幕,记者得以看见这四幅作品的真容。田源创作的分别是全国道德模范王乐义、山东省道德模范王骁宙、潍坊市道德模范付忠东和潍坊好人高爱静。四幅作品的画面都非常丰富,透着浓浓的故事性:王乐义在新疆为当地农民传经送宝;王骁宙与同事用担架抬着伤员;付忠东手持试管向人们讲解化工知识;“袖珍嫂子”高爱静在厨房中剥着洋葱。每幅作品都是人物与场景并重,透过画面就能感受到画中人的所作所为,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的对话。

  “我是潍坊报业集团的一名摄影记者,职业性质要求我用定格在一瞬间的照片,讲述一个故事。”田源说,人物如果只是站在画面中,过于单薄也难以体现人物的特点,但当人物融入环境、场景中,画面自然就会流露出故事性。

  “作画也一样,当我在创作这些人物形象时,我都将他们嵌入到一个场景中。”田源说,要想让画面充实饱满,不能单画人,背景也要与人物相契合。田源创作的“王骁宙”,就是身处与时间赛跑的救援现场。手抬担架的“王骁宙”目光坚定,脚步稳而快,身后的同事正在安慰担架上的伤员。画面自然流畅,又能让人感受到救援现场的紧张感。田源说,他想通过饱满的人物、完善的细节、细腻的场景,让画面富有故事性,让观赏者能透过画作,感受到背后的感人故事。

  

  刘和平创作的“郭庆刚”

  刘和平

  原型赞他画得像

  独自一人承担百万巨债,诠释了诚实守信这一道德理念的山东省道德模范郭庆刚,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我市画家刘和平的笔下,“郭庆刚”置身在一片姜地中,脸上露出从容的微笑,画作笔法细腻、气韵生动。

  刘和平说,百姓中最苦最累的就是农民,其实身背债务的农民有许多,但像郭庆刚一样一人扛着百万巨债,却依然可以笑对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3月底接到画节组委会的创作任务后,我被这次创作的主题打动了,欣然接受。”刘和平说,他以花鸟画见长,十几年后重新拿起画笔画人物,就是因为这些道德模范、好人的感人事迹打动了他。

  “在创作之前,我非常想与郭庆刚本人碰面,通过深入沟通了解他背后的故事,但是任务重、时间紧,碰面比较困难。”刘和平说,无法见面的空白只能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图片来充实,沉淀后开始创作。刘和平细细琢磨画中人的表情、动作,背景的姜叶画起来也丝毫不马虎。整整画了三天,刘和平才将自己心目中的“郭庆刚”描绘在画纸之上。

  “说来也巧,郭庆刚本人看到了这幅画,他说画得像。”刘和平说,他在创作时曾将作品发布在朋友圈,机缘巧合下被郭庆刚本人看到,郭庆刚说从没有人把自己画得这么像,他一定要拜访这幅画的作者。“我与郭庆刚约定,在本届画节期间见面。”刘和平说,这也是因画结缘,一补之前未曾谋面的遗憾。(潍坊晚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