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抗“疫”中的文明故事 »志愿服务在一线

  “什么是火线,疫情就是火线!现在能走在一线的都了不起。”3月19日下午,在寒亭区某临时隔离点门口,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于军华在对潍坊先锋应急救援团队的消杀支援表示感谢后,激动地说。

  潍坊先锋应急救援促进中心,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成立,先后参与台风、水灾、疫情等大灾大险的救援。

  “他们在全省的应急救援比赛中获过一等奖呢。参加过很多救援培训,比普通志愿者更专业,再危险再困难的应急任务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向前冲。”于军华这样介绍他的老朋友任永亮带领的团队。

  “我们这支队伍现在共有40人,基本都是青年人,平时在外流动参与消杀的有10个,还有驻守隔离点的、负责物资保障等后勤工作的。专业应急队员和经过考核的志愿者都很优秀,没有一个掉链子。”潍坊先锋应急救援促进中心主任、潍坊市青联副主席任永亮说。

  短短两个半小时,记者跟随应急救援队已辗转跑了三个隔离点。自3月5日以来,团队就受寒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委托对各隔离点提供消杀作业,马不停蹄地工作是他们的常态。

  “任务都是随机的、紧急的,哪里有新增的密接者、次密接者,他们工作、生活过的区域都是消杀的范围。救援车辆一天跑二三百公里再正常不过了……”话刚说了一半,任永亮又接起了工作电话。

  一辆救援车,一名司机,两个消杀队员。这就是他们每天出勤的全部配备。

  “大高个儿”张佳轩是“团宠”,每次消杀作业开始,任永亮和队员们都替他整理防护服、帮他背好消杀工具。可别小看张佳轩,虽然只有24岁,却是参加过江西和湖北抗疫的“资深老队员”。

  33岁的杜奎文稍微健谈一些,在队伍休息之余,记者了解到他并没有让身在外地的父母知道自己整日要面对密接者、次密接者。“最累的一次,晚上六点刚结束工作,七点又接到紧急任务,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六点又爬起来继续战斗。”杜奎文回忆道,“常常是坐在椅子上就能睡着。”

  因为消杀任务繁重,队员们常常不能按点吃饭,在救援车上吃碗泡面就是最平常的一顿午饭。而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更换使用,喝水量也需要控制,“背着六七十斤重的消杀器械,即使工作出很多汗,也要注意,因为防护服比较紧缺。”

  当被问及队员们的住宿,见过大风大浪的任永亮不禁哽咽:“十多天了,大家都在单位打地铺,我心里真的十分担心年轻的队员在身体上、情绪上吃不消。每次与驻守隔离点的队员们视频通话,他们却反过来安慰我,让我放心……”

  “你觉得你现在做这件事值吗?”

  关于这个问题,队员杜奎文认为,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感到很荣幸。“能够把学到的专业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去帮助别人、奉献社会,是应该的,也是责任和义务使然。”

  任永亮则认为,之前都是去支援别人,这次是守卫家乡。“我们深刻感受到潍坊人民的团结,太多太多的志愿者、老百姓都慷慨地给予我们帮助,这也成为我们不放弃、继续坚守抗疫一线的源动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