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文明实践

  如今,上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踏进校园,学习才艺、结交朋友,晚年生活从“养老”变成了“享老”,展现了别样“夕阳红”。

  高密市老年大学作为开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新潮驿站”,从2003年成立之初的2个专业4个班级到如今的48个专业72个班级,从招收学员227人次到如今的3272人次……20年来,高密市老年大学点亮了全市不少老年人多彩“享老”新生活。

  老年教育网络完善 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学

  对于老年人来说,来上老年大学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需求。许多老人上一天课,就能开心一个星期。在高密市老年大学老校区,吴邦爱扎好小马步,拿好小手机,专注的按照老师的讲解进行实践拍摄。77岁的吴邦爱表示,从退休后,她就走进老年大学,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70岁的李海珍是娘娘庙社区老年大学分校书画班学员,老年大学不仅为她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更重要的还有交友平台。“虽然我没有绘画基础,但是在这里,我不仅学到知识,还认识了很多老年朋友,找到了晚年生活寄托。我现在每周最重要的事,就是上课不要迟到。”李海珍说。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高密市大力推进老年教育向社区、村居延伸,不断丰富完善“1+N+X”老年教育网络,实现市老年大学与各分校(教学点)师资共用、资源共享。目前,全市共有68个老年大学校(教学点),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就近就能圆“大学梦”,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课程内容丰富 “明星”老师受欢迎

  翻开高密市老年大学的课程表,专业非常丰富,有二胡、书法、瑜伽、钢琴、电子琴、合唱、摄影、普通话、太极拳、钢笔画、茂腔等线上线下48个专业。

  高密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邱兆金说,每学期招生前我们都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对老年人的专业需求进行收集汇总,充分了解有关方面专业老师,适时增减相关课程,增强吸引力。同时,近两年结合疫情防控新形势,我们还开设了“空中课堂”,常态化开设了手机短视频拍摄、茶道等线上课程。

  除此之外,高密市老年大学的“明星”教师们也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喜爱,这之中不乏国家级会员。比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孙永杰等等。

  被问及老年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之处,90后老师曹禺坦言道,教授老年人要有爱心、耐心。跟“小”学生们相比,“老”学生们更加聚精会神、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基础参差不齐、记忆力变差,所以更要‘下功夫’钻研备课,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高密市老年大学共聘请了48名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任教,建立了100多人的后备人才库。同时,学校还注重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经常组织教师参加线上培训、开展听评课活动等,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参与志愿服务 自我“价值”再展现

  64岁的董双强是高密市老年大学非遗传承学院的学员,学有小成的她组建了老姊妹剪纸艺社,经常深入学校、社区、广场开展剪纸传承活动。和董双强一样,不少学员表示,他们为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到无比幸福、无比自豪,同时,也愿意把自己身上的正能量继续发挥出去,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高密市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成立了关工委组织,组建了长者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了“繁星”关爱基金,规划了“爱心暖寒冬”等系列活动,为学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载体。

  学员们纷纷表示,“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真是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让我们的“夕阳”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价值意义,真正从'养老'变成了'享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