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百姓谈创建

    近日,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44岁的农民胡广友谈起村里的变化颇显感慨:“前些年村里是土路,一下雨到处是泥水,都下不去脚。现在硬化了水泥路,修了排水沟,栽了花木,建了文化广场和小公园;村里办了道德讲堂,竖起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文明活动多了,乡亲们也精神了。”

 

    庵上湖村的变化,源自潍坊市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初宝杰说:“2011年以来,潍坊市委确定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坚持环境与文明互动融合,以环境整治和文明提升为突破口,用环境改善促进乡村文明提升,用文明提升反哺农村环境,基本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文明老粗俗等状况。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庄环境整洁了,成了美丽乡村;村风民俗文明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老农民’变成了‘文明新农民’。”

 

     抓住乡村文明建设的两个关键

 

     据了解,潍坊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是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针对农村观念老旧差、言行粗俗差,村容管理差、庭院脏乱差现象,提升乡村文明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和持续性工程。从2007年开始,潍坊先后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也渐成现实。

 

    “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不是最困难的。更难的是,由于在农村设施和环境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上缺乏政策支撑,致使很难保持日常维护和正常运转,很难避免回到脏乱差上;在文明建设上,搞文明活动较容易,长期坚持很困难;由于村风民俗改变很缓慢,致使‘新农村’里仍然住着‘老农民’。”初宝杰说。

 

    长期保持农村良好环境,长期坚持农村文明活动,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基于这些情况,2011年5月,潍坊市制定了《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和《“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方案》,确定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文明提升互动融合,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提升乡村文明。市财政设立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环境整治和文明建设投入机制;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协调市委农工办、市农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建设局、市政局等部门统筹整合,通过规划互动、推进互动和考核互动,积极整合生态文明乡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绿化升级、城乡文化圈、四德工程等项目资源,推进环境和文明的互动融合发展,实现用环境改善促进乡村文明,用文明提升反哺农村环境。

 

    以整治农村环境迈进美丽乡村

 

    在昌邑市柳疃镇刘家庄村,村环卫工刘成邦说:“我负责打扫街道、清洁墙面和收集整理垃圾,市环卫局的垃圾车两天来拉一回。现在,一户一个月交5块钱,村里的垃圾就能处理了。”

 

    昌邑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强介绍:“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昌邑投资3.3亿元建设了城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探索推广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了全域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技术,获得了53项国家专利,荣获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智慧昌邑系统,建成了集调度指挥、管理服务、监督考核于一体的智慧环卫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环卫管理,在市环卫局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点击鼠标,农村垃圾清运情况一目了然。”

 

    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齐延升说:“构建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基础,整治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更是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着力点。”

 

    从2010年起,潍坊市政府连续4年出台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意见》,完善了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从2011年开始,连续3年将农村垃圾处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目前各级累计投入达7.8亿元,实现了“每个镇街建立1座转运站,每万人配备1辆转运车,每15户设置1个垃圾桶,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基本建立了“村收、镇运、县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潍坊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同时,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推进以农村水环境和乡村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

 

    为了根本改善农村水环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潍坊两年来累计投入21亿元,建立了规模化、专业化、公司化的集中供水工程体系和运营体系,在平原地区推行了“县域一网”供水模式,在山丘地区推行了“一个流域一个供水网络”或“一县几网、网间互通”。到今年6月,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已达92%,今年年底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的地级市”。

 

    为了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升级,潍坊以政府投入撬动社会投入,与农村治水、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相结合,推行了专业化绿化设计、施工、监理、检评和管护制度,实施了镇村驻地绿化、乡村道路绿化、休闲绿地建设和农田林网建设。

 

    塑造文明农民重在坚持和引导

 

    在诸城市贾悦镇西贾悦社区,天刚黑,三三两两的村民就来到绿树掩映中的社区文化广场,歌声响起来,大秧歌扭起来,广场舞跳起来,新农民的精气神让人感叹。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炳华说:“这几年,社区通过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搭建了‘两公里文化服务圈’,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有了阵地,开展道德建设有了平台,农民素质提高很快。”

 

    潍坊市文明办副主任刘西海说:“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塑造文明农民,就要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整治农村环境基础上,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长期坚持和经常开展文化、科技、道德等文明活动,孕育乡村文明新风,引导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潍坊出台了《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设立了3200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资金,重点建设城乡“两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和“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十一五”以来,潍坊投入文化基础设施资金达120亿元,118个镇街全部建立了综合文化站,1205个社区均建立了文化中心,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广播电视实现了全覆盖;专业团体每年下乡演出2200多场,送电影6.8万场次,有三成村庄每月都有文艺演出,绝大多数村庄广场每日都有文化活动。

 

    为了培育农村文化人才,潍坊实施了“农村文化人才培养计划”。近3年累计培训农村文化骨干1.5万人次,930人被评为省级“农村优秀文化人才”,970多个团队被评为省级“农村优秀文化团队”。

 

    从互动推进到融合发展

 

    走在寿光市营里镇央子村的整洁街道上,村党支部书记宋佐良感叹:“这几年,村里将环境整治与文化道德活动结合起来,效果很好。村里干净了,不文明行为也少了;农民文明了,就更爱护环境了。”

 

    齐延升告诉记者:“整治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文化,是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两个重点。美好环境是提升文明水平的基础,文明水平提升是保持美好环境的根本。坚持整治环境与提升文明水平‘规划互动、推进互动、考评互动’,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发展。”

 

    齐延升说,规划互动是融合发展的基础。潍坊在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时,综合考虑农村环境整治和文明建设,统筹涉农部门与建设项目,统筹规划,互相衔接,分别实施,一步到位。

 

    推进互动是加快乡村文明建设的关键。在农村环境整治与农村文明建设上,实行互动推进,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属于城乡一体化的,由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属于文化、道德、文明范畴的,由宣传部门统筹实施。

 

    考评互动。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文明城市(县、单位)考评和生态文明乡村考核中,加大对农村环境和乡村文明的考评权重,实行统一标准、综合考评和群众满意考评,一项不达标,就取消全部评优资格。

 

    融合发展。通过农村环境和乡村文明互动推进,使环境和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互相促进、融合发展——乡村整洁了、环境变美了,就有了孕育文明的土壤,讲文明也就逐渐成了农民的习惯;文化道德活动的开展,农民文明的提高,自然也会增强爱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清理公共环境也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农民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