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省级无邪教先进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全市民主法制示范社区”,在于家庄子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大楼墙面上,一项项殊荣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每一位进出办公楼的居民都脚步轻快、神情自如,洋溢着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坐在社区广场上纳凉的老人们都精气神十足,侃侃而谈。

  那么,大家的自信来源于哪里,这里都有着哪些乡村往事,搬迁上楼后的生活感受如何?

  追忆清末名医往事 

  “说起村庄的往事,就不得不说起清末名医蔡玉珂。”居民蔡绍春跟记者介绍道,蔡玉珂,于家庄子人,又名蔡玉恪,字敬林,晚年乡谥“蔡恪老人”,少时勤奋好学,早年在于家庄子任村塾教师,后经自学,成为潍县远近闻名的中医。

  蔡玉珂擅长外科,精研清乾隆帝敕命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并结合实际,独到创新,80岁高龄时编撰《内外经验良方》和《外科辑要》,较完整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临床经验,终年93岁。

  据《潍县志》载:蔡玉珂医德高尚,诊病不分官宦士绅,平民百姓,一律平等对待,平时更能恤贫,深得百姓信赖。乡人称赞说:“恪老医病,其妙如神,尊之者生,逆之者亡。”蔡玉珂常说:“凡向我求医的人,不论身份高低,富贵贫贱,不管男女老幼,亲朋远客,我一视同仁,能减轻患者痛苦,使病人早日康复,是我一生的愿望,也是我行医的格言。”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遵守这一准则,其医风、医德、医术均堪称医家典范。

  至今,在于家庄子社区仍流转着关于蔡玉珂行医救人的很多奇闻异事,大多是称赞他精湛的医术和济世为怀的医德。“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关于蔡玉珂的故事,他在世时,远近来求诊问药的人很多,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其去世时,登门奠者络绎不绝,据说由于来拜祭的人太多,过了近百日他的灵柩才下葬。”蔡绍春饶有兴致的跟记者介绍道,他们儿时还能见到蔡玉珂家的老宅,屋前挂着民众赠送的巨大金色匾额“积善余度”,门口两边镶嵌者“医国医民同医义,寿国寿人亦寿身”的对联。每每路过,大人们总要停下脚步,叫他们读认这些字。

  据蔡绍春介绍,虽然蔡玉珂的后人没能继承他的医术,但仍出了不少俊才。其中他的重孙子蔡绍清,化名“单程”,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边地区发展革命,于1931年离开村子,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为新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往事如烟,至今已经时隔近百年,但关于他们的故事却在我们村庄中流转了下来,他们留给了我们后人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蔡绍春说。

  追忆村庄趣闻故事 

  于家庄子立村时本名为“余家庄子”,具体立村年份不可靠,后蔡家楼的蔡氏一族其中一支后人迁居于此时,村庄已无余氏后人。

  据居民蔡绍法介绍,大约300年前,他们蔡氏先祖从蔡家楼迁居这里,后相距不过50年,吴姓先祖及于家先祖逃荒路径于家庄子,也在此定居,当时不过十几户人家,村改名为 “于家庄子”。自此数百年间,于家庄子一直是远近出了名的“三姓”村。

  即便是“三姓”村,又为何会远近出名?这里面还有着一段关于封建迷信的故事。“马连(墩)草,本性正,八月初一来抓病。”据蔡绍法笑道,在旧社会,这一句顺口溜在周边地区广为流转。说的是家里的孩子如果常年发育缓慢,体弱多病,必须要到一个“三姓”的村寻找一种叫做马连(墩)草的草药熬汤给孩子喝病才能好。作为周边唯一三姓村的于家庄子由此出名。

  2011年初,于家庄子社区居民实现了搬迁上楼。彻底告别了生活了祖祖辈辈生活了几百年的村居生活。经过多年来的楼房生活,现今的于家庄子社区居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治理也日趋完善,先后荣获了“省级无邪教先进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全市民主法制示范社区”等多项殊荣。

  据于家庄子社区党支部书记蔡纪海介绍,于家庄子社区于2013年实现了全社区800亩土地流转,农田受益全部纳入了集体。为了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就业难题,于家庄子社区集思广益,对外承包土地,种植生态林工程,学习引进了金蝉养殖技术。现如今,于家庄子社区居民每人每年享受1000多元的的补贴。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于家庄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村规民约福利政策,例如为年龄60岁以上,在社区丧失劳动能力,不够条件办理社保的老人提供免费供暖的福利。为社区60岁以上,80岁以下的老人准备免费的生日蛋糕。80岁老人生日当天,除蛋糕外,还将收到社区发放的300元福利补贴等。

  “社区修了车库,成立了红白喜事委员会,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校车服务,并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社区风气,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邻里之间友好团结,家家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这楼搬的值!”蔡绍法笑道。(记者 刘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