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前些年,在昌乐县红河镇朱汉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时有发生。今年61岁的村民高光智,做了30多年村里红白事的“大总”,其总结非常形象:“一场白事,吃喝自不用说,披麻戴孝扎纸彩,哭丧跪丧抬大罩,帮忙的、奔丧的,忙活上三五天,一场下来好几万元,实在浪费。”

  如今,这种现象,在朱汉村已经成为了过去。4月11日,记者走进朱汉村采访发现,既文明简约又有强烈仪式感的红白事,已成为乡村的热点和美谈,为乡村带来一阵阵清新的民风。

  目前,全村无论红事还是白事,干部群众一样、穷户富户一样。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率先垂范,为群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红白理事会发挥职能,得到群众好评,赢得了民心,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和村内和谐有序。

  党员干部树“标杆” 改变群众观念

  朱汉村党支部书记惠俊清是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首倡者。早在2011年,惠俊清的母亲去世,他就成了全村“首吃螃蟹”的人。

  “母亲在世时,我们兄弟姐妹都尽了孝道,让老人安享晚年,生病了有人照顾,而不是‘享受’去世后那份‘炫耀’,相信我们的‘厚养’会比‘薄葬’更贴心。”那场简单又不失礼节的丧事,也刷新了朱汉村民对传统习俗的认知——原来少花钱也可以办成事儿。

  “过去村里有红白事时,老百姓‘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一桩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一两万元,村民挣的辛苦钱瞬间被折腾出了‘大窟窿’。”在惠俊清看来,这种攀比不仅增加了村民负担,也丢掉了农村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这些陋习,村民们也很有意见,但在攀比的氛围里身不由己。”

  为刹住这种陈规陋习攀比风,2013年,惠俊清下定决心,针对分析的农村现状,开始推行移风易俗。

  党员干部不带头,群众工作不好做。“推行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刚开始的时候难,农村唾沫淹死人,谁都不敢当第一个。咱就坚持了两个办法:一是村‘两委’统一认识,强力推,不妥协;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吃螃蟹’,打破村民观望情绪。”惠俊清说。

  “移风易俗表面上改变的是行为习惯,实质上改变的是价值观念,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惠俊清介绍,推进移风易俗难在革新,重在坚持。朱汉村根据本村实际,完善村民自治,建立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条条框框”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文明理事的新风尚。

  渐渐地,有了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村民也跟着“效仿”起来。这种变化,赢得了村民们的真心点赞。

  完善红白理事会 营造文明节俭生活方式

  前些日子,朱汉村刚刚当上“喜公公”的高维勤走到哪里都有人迎上来和他打招呼。“听说你家娶儿媳妇节省了好多开支,你们是咋办到的?”同村人既羡慕又质疑。“是啊,本来俺家的喜事也想办得大方一下,可是我作为红白理事会副会长,必须带头。俺儿子的婚宴只请了自家亲朋,整个婚礼花费不到一万块钱!”高维勤得意地回答,让村民们连连称赞。

  朱汉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已久,但一直未曾完善。自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惠俊清开始着手完善红白理事会各项规章。本着“尊重传统、革除陋习、体现情感、保留念想”的原则,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全民公决等形式重新修订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村规民约,让村民了解、记住、自觉遵守;在村内显要位置张贴了《朱汉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理事会居住区域分布图》,把全村划分为四个区,指定了专门的负责人。谁家有了红白事,理事会负责人第一时间介入,并提供热心帮助,既保全了大家的“面子”,又大大降低了费用,使移风易俗逐步深入人心。

  “刚开始群众会议论,逐渐地大家也都习惯了。”二区负责人谭民说,过去,谁家有白公事,攀着比着大操大办,“赴酒宴把礼送出去了,还得找名目办酒席把钱收回来。谁都知道这是还不完的人情债,如此一直在恶性循环。”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负责人齐上岗,四个区较着劲比“节俭”,群众不再相互攀比,可以省下很多钱。

  “上个月我母亲去世,在红白理事会的操持下,陋习都改了,把原本花费一千多元的白布换成了一百多元的白花,办了一场既庄重又简朴的仪式,前后只花了3000来块钱,全家人特别满意。”村民宋大成说。

  红白理事会为村里营造了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倡树了文明新风。

  “四德榜”带动 弘扬正气树新风

  走进朱汉村,会发现村里宣传栏中“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系列榜单格外醒目……光荣榜上的“明星”,全是村民身边的人,也是群众心中的好榜样。光荣榜就像一面镜子,村里谁家子女孝顺、婆媳和睦,哪家助人为乐、邻里和谐,一看光荣榜就清楚明白。

  “现在村里的人都以‘榜上有名’为荣。自从把移风易俗作为‘四德榜’评选的前置条件,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树新风,涌现出一大批破除陈规陋习的优秀典型,整个村庄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惠俊清说,“我们就是要用榜样作用激励引导更多的村民,让那些不够孝顺、道德意识有待加强的人感到羞愧、受到教育。”

  通过充分发挥“四德榜”的典型带动、弘扬正气、倡树新风作用,“四德榜”评选过程中实行陈规陋习“一票否”的方法,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让群众效仿学习移风易俗的新理念。在倡导薄葬的同时,更加倡议厚养,积极引导全村群众树立“身后风光厚葬不如生前尽心尽孝”的“孝义观”。对勤俭办婚事、厚养薄葬老人的家庭予以上榜表彰,强化正面引导,深化示范带动,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是促进农村和谐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也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减负’工程。”惠俊清介绍,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也不是“走过场”,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地抓好、抓实,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切入点和关键点,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在朱汉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村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