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事关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改变农村落后环境的同时,避免大拆大建、破坏农村特点?昌乐县红河镇把改善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融合,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探索“齐鲁样板”的“昌乐实践”,通过“三大整治”,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呈现出“环境优美、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喜人局面。

  “打霸治痞”战果显著

  盛夏时节,走进红河村,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既充满着勃勃生机,又显得祥和平安。这喜人景象的背后,离不开一支队伍默默地奉献、辛勤地守护。他们每天在田间地头走访,在村前院后巡逻,上门为村民服务,第一时间处理矛盾和问题,管控着乡村的稳定,守护着一方平安。

  “农村社会矛盾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对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红河镇党委副书记隋洪涛介绍,为提升平安农村建设,红河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派出所长任副组长的打霸治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派出所,由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社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扎实做好矛盾排查化解、信息收集、线索上报等工作。

  红河镇将“一村一警务助理”分为9个中队,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以训促管,每天4至6名警务助理到镇综治中心值班坐班,参与纠纷调处、保护现场、路面执勤等工作。并充分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提供情报,当好“眼线”,今年以来,已协助解决矛盾纠纷200余起,提供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等工作线索600余条。建立起“十分钟工作制度”,即出现事故,附近警务助理必须10分钟赶到现场采取措施,并结合业务考试成绩、跟班次数、警情参与处置次数、处置效果、提供案件线索数等方面对警务助理进行考核,按照考核成绩确定补助层次。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全镇安装高清数字监控摄像头1100余个,全镇主干道路口和所有自然村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织就全镇治安信息网络。

  “县社会治安暨安全隐患‘四类风险’大排查集中行动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们立即行动,并创新了工作思路。”隋洪涛介绍,红河镇改变原来“一名机关干部包靠一村”的工作方法,以工作队的形式,由“一对多”变为“多对一”,集中优势兵力,做群众工作,解决工作力量被分散到人民群众“汪洋大海”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排出计划,列出单子,对学校、企业、九小场所、闲散院落、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信访老户等重点场所和人员进行地毯式摸排。针对排查梳理出的问题开展“大整改”行动,工作队不撤,工作力度不减,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确保真正解决问题,起到实效。

  目前,全镇信访积案全部化解,解决矛盾纠纷300余起,解决群众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方面的诉求1200多项,全镇所有精神障碍患者全部落实责任人,将包括3名三级以上程度在内的15名精神障碍患者送往医院康复治疗。今年5月份,红河镇被授予潍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

  “陈规陋习”有效遏制

  近日,在红河镇下皂户村举办了一场不要“喜份子”的婚礼。喜主杨尔臻儿子结婚,本村老少爷们纷纷到场道贺,“喜份子”却分文不收,婚礼办得喜庆节俭。“婚车都是亲朋好友凑的,这次婚礼仅花费5000余元,既节省了费用,还少操了心。”杨尔臻乐得合不拢嘴。

  同样,村民杨余庆谈到伯父的丧礼事宜时也感慨道,“以前的鸡、鱼、肘子等桌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4个小菜、一碗大锅菜。在以前,一场丧事办下来少不了一万多块钱,现在不到三千块钱就办完了。”丧事简办不单省钱省事,更重要的是引导村民养成了良好风气。

  改陋习树新风的移风易俗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宣传、监督和推动。今年以来,红河镇把破除陈规陋习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镇149个自然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规定红白事操办标准,实现正常化运行,做到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并由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理事长,在逐户走访、群众认可的基础上,“一村一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全镇5家殡葬服务经营单位进行约谈,规范其经营行为。

  现如今,在红河镇的乡间田野,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早已不是口号,“婚丧事就找红白理事会”成为群众的普遍认同。同时,在149个自然村创新设立了“精神文明宣传栏”,把破除陈规陋习、人居环境整治、打霸治痞“三大整治”融入村规民约中,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今年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工作以来,红河镇共去世80余人,100%实现无套棺下葬,100%无大操大办。通过“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累计为群众节约资金100余万元,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大力弘扬孝德文化,充分利用“四德榜”、村规民约等手段,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建立良好家风,形成约束力,构建公序良俗,并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等,大张旗鼓开展“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文明新风。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文艺表演队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举办广场舞大赛、书画展等文化活动120余场。全县陈规陋习专项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红河镇召开,红河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为了使移风易俗更加深入人心,红河镇在主要街道、路口、149个自然村张贴了破除陈规陋习倡议书200份,粉刷破除陈规陋习标语600余条,并将2万余份明白纸发放到户,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3月31日,召开全镇149个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破除陈规陋习现场推进会,传达全县相关会议精神,加强政策宣传,部署村级层面的破除陈规陋习工作。3月中旬,组织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到临淄区敬仲镇、寿光市东斟灌村进行了参观学习;3月下旬,重点打造了朱汉、理稼庄子、大芦沟等10个试点村,通过试点村带动,实现全面开花,取得实效。全镇丧事花销由原来的平均1.2万元降到现在的4000余元,平均节省费用7000元以上,其中,朱汉村实现了1680元办丧事的目标。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池塘碧波荡漾,道路清洁整齐,院落精致葱茏……走进家家有景、户户有花的红河镇将军堂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美不胜收的田园美景。

  几年前,将军堂村还是一个薄弱村,村容村貌脏乱差,垃圾乱堆乱放,随处可见。随着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制度的实施,将军堂村逐渐成为一个大花园,家家户户门前通上了水泥路,村民从此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实现了“村即是景,景即是村”。

  “如今,环卫工人随时打扫、随时清运,空气好、地面净,咱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逛街啦!”8月2日,在家门口散步的村民秦智亮感叹道。秦智亮的舒心正是来源于红河镇开展的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民众期许的德政工程,怎样才能把好事办好?今年以来,红河镇以创建美丽镇区、美丽路段、美丽村庄、美丽庭院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聘请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朱红路、平原等重点区域进行规划设计,集中整治宅科、朱汉、平原三个老镇区驻地,规范镇区沿街门店经营行为,对全镇7处马路市场规范整顿,设置公共停车场,改造污水管网,铺设天然气管道,对昌盛街、宏达路进行修补,全面改造提升镇区环境。以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为抓手,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出动大型机械300余台,组织发动群众2万余人次,集中清理村庄街巷、房前屋后的“三大堆”等生产生活垃圾,并在逐户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划定5处农业垃圾集中堆放点,落实群众“门前三包”制度,建立农村环卫长效机制。结合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对村内阻碍群众出行,不按规划的私搭乱建、乱栽乱种全面清理,截至目前已清理违法建设130余处,清理树木4万余株。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更换垃圾桶1100余套,达到每8户一个垃圾桶的标准,149个自然村全部修建排水沟,累计修挖排水沟1.5万米,解决了农村排水问题。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8740套。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上皂户、大芦沟、田家岭村进行改造提升。加强道路绿化管护,对红赵路、平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补植黑杨、柳树等树木3万株,栽植百日红、木槿等1万株,形成了高低错落、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井然有序、地净物齐、美丽和谐、环境生态’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只有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才能有力地促进红河镇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红河镇党委书记刘莹有表示,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继续以推进‘三大整治’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从而实现全镇地净、路畅、水活、天蓝、人幸福的发展目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