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乡村和人一样,也有瑰丽的记忆、完整的生命脉络,从萌芽、发展再到兴旺,每一次变迁与更迭,都是成长与趋于至善的一帧,不可或缺。 

  在丁家社区村史馆里,就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丁家村的历史、发展及村民们奋斗的历程。小小的一隅,让生活在幸福里的村民,寻觅到乡愁,追忆往昔时光。 

丁家社区村史馆一角

  清池首家村史馆 

  棚改拆迁结束后,丁家社区的大部分居民已经陆续搬上了楼房,原先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已经消失,但平房里的人们却没有消失,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也没有消失,想要了解过去丁家社区的人与故事,最好的去处便是社区村史馆了。 

  村史馆,是存放家乡气息和乡愁的地方,展示和弘扬了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2018年4月19日,完成棚改清零的丁家社区,于5月份前后开始筹建村史馆,社区邀请了十几名热心居民帮忙,有五代办学的老校长丁志明、建国前老党员丁曰庆等,他们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倾心讲述,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村史资料。3个月后,约有100平方米的村史馆便“面世”了,这是清池街道第一家建成的村史馆。这个面积不大内容却异常丰富的村史馆,是丁家社区历史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人们可以怀念过去,找回往日时光。 

  村史馆位于社区办公大楼的一楼,社区相关负责人王会忠告诉记者,当时建设村史馆,除响应上级号召和兑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五项承诺外,更多的是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感恩先贤,激起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 

丁家社区村史馆内展览的老物件

  见证历史文化 

  记者看到,村史馆面积虽然不算大,但里面的陈设大有讲究,所陈列物件也都很具代表性,和丁家社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息息相关。草鞋、煤油灯、太师椅、房铺契约与丁氏、王氏、陈氏族谱……走进丁家社区村史馆,如同走进了时光隧道,一件件带着时间印记的老物件,带着记者来到了“从前”的丁家村,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丁家社区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时期,这里的每一个姓氏都有着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在王会忠的介绍下,记者一一了解了村史馆里陈列摆放的丁氏、王氏、陈氏族谱和乾隆年间瓷器、建国前入党志愿书等物品,在他的讲解中,记者认识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丁家社区。 

  村史馆由村史溯源、村情风貌、乡贤菁萃、匠艺传承、幸福丁家、继往开来六个部分组成,里面摆放的老物件都是建馆之初,从村中老人处收集来的,很多物件特别是建国前入党志愿书、驾驶人执照、乾隆年间瓷器等,很难找得到。 

  村史馆还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等方式,生动展示了丁家社区的文化历史、发展轨迹、建设成果。 

  在村史馆内,王会忠向记者介绍了一本书,《记忆高新·丁家卷》,翻开这本书,记者立马被其内容深深吸引。这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丁家四千年的主要历史信息,突出了乡贤文化,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地方史著作,也是丁家村史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存史、资治、寻根问祖、记忆乡愁、教化民众、弘扬村风正气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社区相关负责人王会忠介绍乾隆年间瓷器

  承载风土人情 

  村史馆是农耕文明的记忆,是告别贫困、记住变迁的历史见证,不仅见证了一个村的历史文化,更很好的保存了这个村的风土人情。 

  丁家社区村史馆内,王会忠向记者介绍了展览区内的建国前入党志愿书、自行车执照等老物件的故事,他告诉记者,这些老物件都是此次村史馆筹备成员之一丁曰庆捐赠的,在村史征集过程中,丁曰庆还提供了大量解放前的资料。在入党志愿书旁边的墙上,是丁曰庆的个人事迹介绍,1926年出生的他,1946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潍县战役中的凤凰山战斗、寒亭战斗等。“前几天,丁曰庆去世了,大家自发举行追悼会,虽然他走了,但他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王会忠告诉记者,除丁曰庆之外,丁家社区的古今乡贤众多,可谓是群星闪耀。千里寻爱孙的丁祖母、舍身取义的庄长丁学海、革命烈士王在敬、一门三英等等,气壮山河,英明千古;全国劳模丁学进、军营才俊丁文东和王在明、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刘顺英等等,贡献巨大,堪称楷模。他们的动人事迹在感化着后人,激励着后人。 

  村史馆的匠艺传承部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丁家社区的传统工艺,抄纸业、木匠业、錾磨匠、古井制作、包粽子业、“对联村”、养殖业、花卉业、经营二手车业等,讲述了丁家社区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的发展。 

  通过参观村史馆,记者了解了很多丁家社区的老故事,比武先修围子墙、“矬子”丁学府迎战日本武士、“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肉头”等,勤劳淳朴的丁家人,世世代代用自己的勇敢和才智创造着辉煌的历史和精彩的文化,为当地人留下了丰厚的乡土文化记忆。(文/图 潍坊晚报记者 张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