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化龙镇板桥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当时村西横跨王钦河的一座板桥而得名。依托这座板桥,板桥村成为“连接东西诸府之通衢之地,往来宾旅如云。”

 

  时光变迁,立村六百多年后,板桥村却因为路太难走,这个通衢之地不“通”了。

  “路有多难走?遇到雨雪天气,根本出不了家门。邻居家嫁女儿,必须先把接媳妇的车停在村外的大路上,换成越野车进村。”村民纪瑞华回忆起几年前的场景还记忆深刻。他说,他们村到寿济路不到一里地,因为路窄不平,大家以前都绕道别的村。村民们用三轮车往外拉菜,因坑洼颠簸,光损耗损坏每斤就“掉”了一毛钱。

  道路难走是一方面,板桥村的旧貌甚至可以用“村庄脏、村情乱、基础设施差”来概括。

  板桥村走上“美丽之路”开始于2012年。那一年,纪风忠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村“两委”会上,大家达成共识:再不改变现状,板桥村永远不会有所发展。要想改变现状,就从大家最迫切的修路入手,并以此为切入点,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恰在此时,化龙镇针对镇级财政实力和村集体收入都比较薄弱的情况,采用“政府引导、社会众筹、人人参与、镇村共建”的办法,利用“政府小资金撬动社会大投入”的筹资模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当时镇上给的激励政策是,村里负责修村内十字大街,镇上帮助修出村路。全镇只有10个名额,哪个村先完成筹款,就先给哪个村修。”纪风忠说,听到政策后,大家都认为机会难得,一定要把名额争到手。

  经过认真核算,村里的大街和5条边街维修需要150多万元。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后,仍有一大块缺口。

  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让村民生活得更加“美丽”,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板桥村借鉴相关村的成功经验,确定了“党员干部带头、在外人员带动、群众自愿捐款、社会各界捐助”的筹资方案。

  捐款当天,纪风忠带头捐款2万元,驻村“第一书记”王庆江捐款3000元,老党员纪兴华捐款2万元……有了榜样带动,村民振奋了,踊跃捐款。短短3天时间,捐款数额达71万元。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板桥村的大路、小路,还有4500米的排水沟都修好了,村民们终于开开心心地走在了发展“路”上。

  但村委一班人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持续性资金投入,依靠上级政府“输血”和群众捐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必须要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增加村集体收入。

  他们将目光瞄准了村头的一片宅基地,准备规划建设4栋公寓楼。“村民们这些年种棚,手里都有钱,看到别的村住上干净整洁的楼房,板桥村村民也跃跃欲试。”建楼的消息传出去后,村委办公室里就挤满了报名的人。首期60个名额,不到一天就被抢完了。截至目前,板桥村的公寓楼已经建设了三期160户,为村集体带来了400多万元的收入。

  村集体收入丰盈了,板桥村又先后围绕绿化、亮化、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四期人居环境整治,投资已超过600万元。最近一次是借助我市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的契机,投资200万元,重点沿王钦河进行了景观打造,柏油硬化了河坝道路,对河底进行了防渗处理,打造了各类景观小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涉水人家。

   

   

   

   

  沿河而行,河岸有柳,水面有莲。往村内望去,宽阔平整的道路,绿意盈盈的樱花树,修葺一新的排水沟,老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每一个来者宛入江南水乡。

  美丽乡村建设不但着眼于建,更着眼于将来的管,须建管并重。为让村庄愈加美丽,板桥村建立了两套长效管护政策。村内主干道清扫和绿化工作全部交与专业公司管理。同时,为增强群众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板桥村还制定了村“两委”成员包片、党员包巷、村民包房前屋后的管理机制——不仅“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擦亮‘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依托村子的历史传统和资源禀赋,提升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村文书纪多启介绍,在村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上,孝老敬亲典型、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文明志愿者典型等先进个人的事迹制成展板高高悬挂,激励着大家从身边的榜样学起;村内,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廉政文化等展板宣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板桥村做实乡村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真正让人“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化龙镇党委书记韩效启说:“美丽乡村的建设工程,最终成为板桥村乡村精神的重塑行动。从推进美丽乡村工作开始,板桥村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昔日知名的‘后进村’变成了全市第一批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色列最大的专业种子公司——海泽拉种子公司就被板桥村美丽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独资在村西落地了海泽拉种子研发基地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带动60多位村民就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