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去年以来,我市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点任务,作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重要抓手,坚持“片区带动、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突出产业连片发展、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建设、样板连片打造,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全力加快3个省级、20个市级示范区建设进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标杆”,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到线、由局部到全域飞跃,加快构建全域大美新格局。

  今天我们集中展示诸城常山、寿光洛城街道、临朐九山薰衣草3个省级示范区和坊子潍安路等7个市级示范区的典型做法,对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的多元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分享,以期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汇聚更多高质量发展力量,加快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

  诸城南湖:“文旅”融合发展 走出富民新路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诸城市南湖区依托常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去年常山示范区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第一名。

  依托常山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优势,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涵盖19个自然村、23个“农科文旅”项目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构建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基础,休闲商业为配套,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布局。示范区规划建设最美安置区、东坡文化园、田园康养社区、东坡药草园、农牧食品产业园、诸城高铁创新区、国际艺术实验场等7大板块,年内开工建设常乐山庄等30个项目,为常山乡村振兴示范区提档升级提供项目支撑,全面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聚力精致农业发展,建成了常山绿谷大型田园综合体,目前有2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5个,500亩的11个。开工建设山东农科、华迈、东方田园3个仓储物流基地,年贮存能力4.5万吨。开工建设常山引水灌溉项目,彻底解决常山果品用水问题。全面推进果园有机肥替代行动,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生物防控技术、果园废弃物全面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建立生态循环机制,引领果品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挖掘东坡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投资5.2亿元的东坡文化园建设。

  临朐九山:依托特色小镇 凝聚发展合力

  近年来,临朐县九山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薰衣草特色小镇,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推动乡村振兴。

  以宋香园生态世界为核心区的九山薰衣草特色小镇总投资5亿元,以薰衣草种植为基础,纵向发展薰衣草茶、饼干、香皂、精油等特色工艺品、食品、高端化妆品加工业;横向发展薰衣草花海、悬崖生态餐厅、台湾主题青舍橘屋精品民宿等特色旅游业,打造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增值链。目前,九山薰衣草特色小镇被列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该镇还不断加快农业“三转三化”步伐,利用林果、中草药等优势产业,打造连片连线产业基地。目前,全镇发展果品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被评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干鲜果、中草药集散中心。壮大优势农林产业,“九山苹果”和“九山板栗”先后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持续扩引农业优势产业深加工项目,培育出沂农、沂脉、远东果脯和青杨峪板栗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在家门口加工升值。此外,该镇还立足九山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创新打造“五彩”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寒亭高里:建设高标准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寒亭区高里街道抢抓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机遇,依托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把抓好项目引进作为补齐乡村经济发展薄弱短板的关键核心,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在高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引进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示范区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运用小麦生产标准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小麦旋耕镇压播种一体化技术,使农田达到省水、省肥、省工、增产20%以上的效果,争取180万元配套建设占地3200平方米的粮仓,推动小麦生产由分散、粗放式向集约、规范化方向转变。现已辐射带动獐羔埠村、北埠刘村等村打造万亩优质麦项目。

  以“高里八宝”中的高里弱碱小米为基础产业,打造以高里香、西官亭等品牌为主的地域特色弱碱小米品牌阵营,目前,在肖家营村、党家营村、二甲朱村周边,已形成1200亩生产规模,每年可生产香米216吨。以小米加工产品为最终发展方向,规划发展小米深加工和延伸产品,打造成为集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引进潍坊袁隆平现代高效数字化海水(盐碱)稻示范园区项目,完成项目一期海水稻1000亩的种植,最高亩产703公斤;项目二期5000亩已完成土地流转。配套建设的占地500亩、内含50个育苗棚、能够满足5万亩种植需求的袁隆平海水稻智能温室项目已完成立项。

  安丘官庄:坚持项目带动 建设产业强镇

  自开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安丘市官庄镇全镇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多措并举抓开工,全力以赴促进度,目前全镇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并于今年4月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该镇新编制《官庄镇总体规划》,对全镇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进行系统布局,在示范区内统筹规划齐鲁桃海、食品谷双创中心、万芳果蔬、凤舞山孔雀庄园、管宁文化园等13个重点项目,推动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

  加快完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建立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示范区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在示范区设立中国食品谷官庄农业双创中心、城乡融合加速器等服务平台,吸引农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其他急需紧缺人才到示范区创业发展。通过聘请在外高层次人才、相关林果专家共同开展大桃、林果、蔬菜等新品种研育繁推、种植等方面合作,为示范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实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农村归雁计划汇聚创业能人分享创业,大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昌乐方山——庵上湖:大片区理念引领区域大发展

  昌乐县方山——庵上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培育、项目带动、治理保障”,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美丽乡村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精品片区。

  该县立足方山、大圩河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和方山苹果、庵上湖绿色瓜菜等特色产业,以及蓝宝石贸易加工传统产业,由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对片区完成“一镇两区三带”规划编制:“一镇”即依托原五图镇驻地,突出蓝宝石文化主题,打造宝石文化小镇。“两区”即县道以朱红路为界,朱红路以东发挥庵上湖村示范作用,以庵上湖市级田园综合体为龙头带动,培育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区;朱红路以西深化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扩大提升以方山苹果为主导的林果产业优势和方山水果森林带动作用,培育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区。“三带”即依托方山打造山体文旅休闲产业带,依托大圩河打造滨水生态带,依托朱红路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带。

  大力推广庵上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培育多种主体、多种形式的合作社经济。目前,在庵上湖党支部带领下形成邓家庄、后店子、大解召等7个合作社示范村,建成规模农业园区8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家。结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摘观光等新业态,庵上湖村被评为3A旅游景区,响水崖子村成功创建省级特色旅游村,方庵片区成为市郊游玩采摘好去处,实现第一次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寿光洛城:推广最新科技 打造蔬菜产业高地

  去年以来,寿光市洛城街道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三个精准发力,矢志建设“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的乡村集聚区,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在引领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加速现代农业持续突破。投资8000万元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研发中心项目,成立了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全面开展全产业链标准研制和推广。坚持用前沿科技改造传统大棚,全面推广水肥一体、智能温控、智能通风等最新科技,着力打造“蔬菜智能工厂”。目前,示范区内新式大棚9200个,蔬菜年产量18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6亿元。依托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寨里村直播经济孵化基地,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新媒体电商,讲好寿光故事、宣传寿光蔬菜。

  在补齐农村短板上精准发力,推动美丽村居涅槃蝶变。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目前22个村全部实现“户户通”,示范区改厕率达到80%以上,投资650万元建设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实现粪渣粪液、大棚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实施示范区气质提升计划,建成“古城遗韵·韩家牟城”“唐王东征·人文饮马”等8个精品示范村,牟城、寒桥、尧水三大片区22个村形成汉风唐韵主题集聚区,构建起“亮点闪耀、主线精彩、片区锦绣、全面美丽”的格局。同时,在强化基层治理上精准发力,建设和谐有序善治乡村。积极探索基层治

  理模式创新,加快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去年,共建设五星级党组织8个,村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的村达11个。

  坊子潍安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 铸强区域品牌

  潍安路乡村振兴示范区位于坊子区坊安街道,以潍安路为轴线,向东向西各辐射5公里,面积4.7万亩,涉及22个村庄。围绕沿潍安路两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物流配套园区形成三产融合、产城一体的产业振兴示范区。

  示范区以“两镇三园两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物流配套、近郊观光、教育培训、生态居住、健康养老等三产融合业态,打造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示范区。目前,项目区已落户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5家、物流配套企业10家。园区从选址、空气、土壤、水源、隔离、除草等环节,实行严格的环境控制和有机转换,保证作物生长环境的纯净有机,并探索形成“种植+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的全链条、闭环式生态循环链,保证了农业投入品的自主控制和种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园区2280亩种植基地、41种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成为省内最大的有机种植集聚区,玉泉洼、舜娃、御丰源等一批农产品品牌成为区域知名品牌。

  全力开展“双招双引”,引进3家农业研究院、8处农业科研基地、5个创新创业平台,示范区内相关园区先后获得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国家级星创天地等100余项荣誉称号。

  青州弥河:依托“生态+”大项目 推动城乡大发展

  近年来,青州市弥河镇按照“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标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为创新提升乡村振兴“潍坊模式”提供新动力新贡献。

  以大项目和产业集群为依托,积极争创省级田园综合体,目前,九龙峪田园综合体完成投资2.3亿元,配套的农产品仓储物流区、冷库制冷设备、温泉度假中心、中药养生中心、玻璃桥已建设完成。立足于园区果品资源优势,借助凯欣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初级加工、深加工、冷链物流、网络配送、终端市场、品牌效应以及“农超”“农市”对接的优势资源,主打山楂、桃罐头、饮料、酒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品牌和产品体系建设,构建高效物流运作组织及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农业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辐射带动示范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入点,成立弥河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抓住春季绿化有利时机,科学制定了村庄绿化方案,全镇共栽种黄杨、冬青、北海道黄杨等绿化苗木150余万株,目前,各个村绿化工作已全面完成。“农户旱厕、村级公厕、镇级农厕管护站”三级厕改同步建设,按照“应改尽改”原则,9月底前全部完成今年2058户改厕任务。以路域环境整治为保障,持续推进仙客来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舒、畅、安、美”的路域环境。

  高密松兴屯:活化发展形态 打造高效农业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中,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在把农业产业作为基础和优势的同时,不断升级农业农村发展形态,有力推动以产业振兴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功打造乡村振兴“阚家样板”。

  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通过严格保护耕地面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等措施,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扩大高效农业规模,发展鲜食葡萄、樱桃、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1万多亩,发展规模养殖场227家,养殖专业户454户。

  把“双招双引”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五年来,建立产学研基地3个,引进高端人才15人;重视发挥乡贤作用,成立阚家镇乡贤人才联谊会,吸收295名有能力、善作为、讲奉献的阚家籍贤达人士,积极投身家乡乡村振兴事业。积极推进“厚德西乡、诚信阚家”文明乡风品牌建设,在93个村建立“仁德诚德孝德公德”善行义举四德榜。松兴屯村、倪家村、官河公园等31个单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阚家镇率先成立镇级农民画协会,打造了松兴屯、袁家村等11个农民画村,成为高密市农民画协会活动的核心区域。连续五年成功举办阚家鲜食葡萄文化节,“阚家鲜食葡萄文化节”成为阚家镇的新名片。以打造高密城市副中心为目标,把阚家社区确定为主镇区,把双羊、初家、高戈庄三个社区确定为镇区次中心,努力推动4个小城镇均衡协调发展,小城镇品位日益提升,被评为山东省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

  昌邑柳疃:特色文化引领 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昌邑市柳疃镇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特色文化优势,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丰富旅游资源,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组织建设、群众致富、文化旅游、农村改革,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以爱客斯轮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支撑建设“桑葚小镇”,培育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和田旺科技为支撑打造“西红柿小镇”,打响特色西红柿品牌;以特色樱桃、黄桃种植为切入点,培育“樱桃小镇”“黄桃小镇”,形成小组团式的特色农业格局。

  以丝绸文化为主线,建设了以桑蚕体验为主题的“万亩桑园”,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区,以丝绸历史展示为主题的丝绸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首届丝绸文化节。建设了山东省首个乡镇级碑林,收集了从清初至民国时期的碑刻78座,为社会流散碑刻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柳疃路径”。积极推进村史馆建设,目前全镇二分之一的村庄已建成村史馆,丰富了乡愁记忆文化。

  以生态振兴为保障,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了“烟柳水岸”“龙溪湿地”两大沿河景观,打造了一条6.8公里长的生态湿地长廊。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72个村全部完成了“五化”提升,开辟“微花坛”470多个,“爱心菜园”“开心农场”等40余处。开展“千百湾塘”综合整治工程,对全镇300多个湾塘进行了整治,打造村庄“水生态”。(潍坊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