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

  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建设农村公厕既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亟待改善的短板之一。

  把人民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去年以来,青州市在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的基础上,把农村公厕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全力推进,建设提升农村公厕144座,实现了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全覆盖,超额提前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公厕目标任务,有效让人居环境更优质,促文明行为更文明。

  高标准建设,把公厕从脏乱差的一“角”变成靓丽的一“景”

  “‘难找、难看、难闻、难用’,曾是农村公厕的典型形象,一度让农村‘如厕’问题,成为民生痛点。所以,建设农村公厕建设,既是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文明一体推进的重要抓手。”青州市住建局村镇科科长张新丽告诉记者,该市着力把公厕从脏乱差的一“角”变成靓丽的一“景”,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的一个标志。

  从青州城区沿南阳河向上游行走,记者来到王府街道五里村。村南侧,靠近南阳河的地方,一个新建成的公共卫生间在绿树掩映下若隐若现,灰瓦白墙的搭配、大方美观的造型,跟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走进公厕,记者可以看到内部装饰干净整洁,男女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管理间等装配齐全,公厕管道加装了伴热带,第三卫生间安装了扶手和紧急按钮,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

  公厕要建好,必须坚持高标准。为了提高农村公厕的整体建设水平,青州结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际,多次进行实地摸排调研,在保证每座新建公厕的实用性与合理性的同时,确定了达到城市二类建设标准以上的要求,实现数量与质量齐飞并进。

  高标准不代表要一刀切。在施工组织上,该市兼顾各村的不同特点、经济条件,灵活选取建设方式。

  平原乡镇地形较为平整,考虑节能和施工快捷,新建公厕全部采用装配式轻钢结构型公厕。山区乡镇地形受限,结合立地条件,灵活采用砖砌式公厕。已建有旅游公厕的村庄完善第三卫生间、工具间等功能分区和无障碍设施,高标准提升改造。

  因为建设注重高标准,众多新建农村公厕选址,不再是“见不得人”藏在一角,而是建在文化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便于人们找寻的地方,甚至成为所在地风景的组成部分。“新建公厕的外部及外观颜色设计与公厕周边环境、附近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尽量结合镇街人文特点,让农村公厕成为村庄建筑新地标。”青州市住建局设备技术科副科长郑万强介绍说。

  在云门山街道耿家村的文化大院,原来脏乱差的公厕摇身一变成了古色古香的小房子。结合村子整体灰瓦白墙的风格,这个公厕的外观色彩也以灰、白两色为主,与周边的山水环境相生相融,成为耿家村别有一番风味的景致。

  记者在这个公厕的外墙上看到建设公司的牌子,上面标有公司名称和电话。云门山街道人居环境办公室主任杨金亮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统一招标的公厕承办方。“按照市里对公厕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设计,因村制宜,选择适合每个村庄的结构和建设模式,由中标公司进行施工,确保公厕高规格、高标准、高颜值。”杨金亮说。

  为切实保障公厕建设资金,青州市创新举措,积极解决资金问题,减轻镇村负担。在统筹用好省、市配套资金的情况下,专门出台了补贴政策,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由镇街先行建设,市里验收合格以后进行奖补。“新建公厕是补贴10万元,改造提升是3万元,村里只负责选址,不用花一分钱。”郑万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青州市共筹措资金1400万元用于农村公厕建设。

  实用性推进,以“小角落里的大变革”撬动文明进步

  厕所是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随着一座座美观大方新公厕的出现,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文明水平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庙子镇北后裕村文化广场的旁边,一处色彩艳丽仿木外形的公共厕所很是亮眼。“这个公厕不仅补齐了我们村文化广场设施不全的短板,还提高了大家的文明素质。”据该村村支书闫希江介绍,去年他们村修建了文化广场,因为资金不足,就没有建公厕,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

  “我们村比较大,有将近1200口人,自从广场建好了,晚上就成了大人孩子锻炼、休闲、玩耍的地方。但人有三急,玩起来也顾不上回家了,广场西边一个靠沟的角落就成了‘露天厕所’,没几天就脏得不行。清理了好几次,也告诉大家回家上厕所,但没什么作用,总不能派人守着吧?”正在闫希江发愁的时候,青州出台政策帮助各村建公厕。

  “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我们班子当时就商量好了,把公厕就建在文化广场旁边。现在村里的人都夸这个公厕建得好,外观漂亮里面干净,还是水冲式的,上完厕所还能洗手,大家都愿意,也就没人去‘露天厕所’了。”闫希江说。

  漂亮干净、焕然一新的公厕面貌不仅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还进一步提升了当地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以及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里村因为紧靠南阳河,王府街道在这里打造了6公里长的水系景观带,成为群众和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最初的时候没有建公厕,很多人找个角落随地大小便,把一些地方弄得很脏,严重拉低了南阳河的景观颜值。”五里村村支书李海波告诉记者,今年初建好公厕后,村里专门请了一名保洁员负责公厕的清洁和管护,也在南阳河边设置了公共卫生间的指示牌,随处大小便的现象不见了,环境更干净卫生,来玩的人更多了。

  “南阳河这两边环境非常好,大家都愿意来玩。原先没地方方便,大人还好说,小孩就难办了,离家近的就赶着往家跑,回了家再出来玩的兴致就没了。现在有了公厕,里面设施和卫生程度还非常好,解决了后顾之忧,玩得也舒心。”喜欢沿着南阳河跑步锻炼的65岁村民李兴国说。

  再回耿家村,夜晚的文化大院比白天还热闹,跳舞的、健身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里的文化活动骨干刘美华告诉记者,原来的旧公厕就是弄个小棚子,灯光暗卫生差,大家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去上。现在建了新公厕,灯亮、整洁、水畅,大家跳广场舞、排练节目,想方便的,走几步就到了,而且外地来玩的也有地方去,大家都说建得好。

  常态化管理,构建长效机制让群众真正用得上用得好

  公厕建得好,管理更重要。在五里村的公厕内,醒目地悬挂着“所长制”监督管理公示牌,上面清楚地标着厕所名称、编号、所长、主管部门、责任单位、保洁人员、监督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村主任李国是五里村公厕的所长,因为邻近景区,来休闲娱乐的老百姓多,公厕的使用频率很高,他每周至少要来公厕转个两三次,检查卫生情况。他告诉记者,必须保持设施的运转良好,卫生环境达到保洁要求。

  确保农村公厕后期管护到位,青州以镇村为单位,对所有公厕都进行登记造册并编号,每个公厕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和健康管理档案,并建立“所长制”制度,解决日常管理不精不细的问题。

  “每座公厕都配备了一名专职保洁员,上岗前统一组织岗前培训,还设立了农村公厕专项资金,用于保洁员工资支出和公厕设施设备维护,定期组织粪渣、粪液集中清运和化粪池清洗,切实做到建好、用好、管好。”张新丽告诉记者,144座农村公厕都有了所长和专职保洁员。

  专职保洁员作为公益性岗位,还在就业扶贫工作中发挥出积极作用。70多岁的闫书章是北后峪村的低保户,村里的公厕建好后,给他安排了公厕保洁员的工作。“这个厕所干净。一天三次打扫卫生,活不累,每月村里给300块钱,市里还有个100块的补贴,既能为村里干点事,还能增加些家庭收入,我是很满意。”闫书章说道。

  对农村公厕的管护,绝不仅仅是公厕自身这个小范围。全面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青州对邻近城区的农村公厕,污水全部进入市政管网;离城区较远无法进入管网的,就成立农厕管护服务站,统筹开展后续管护工作。

  据王府街道规划办主任王有福介绍,该街道配套建设的农厕管护服务站,把2900多户已经完成旱厕改造的村子以及新建的公厕纳入管护范围,并公开联系电话,服务站会及时上门进行清理。

  用考核倒逼管理提升,青州市结合农村公厕智能化管护平台建设,把农村公厕纳入综合监管体系,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体系,制定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机制,用硬杠杠考核提升工作实效,确保这一实事真正让群众受益。

  小公厕,大民生。农村公厕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正在悄然推动青州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乡村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以及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