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乡村文明建设 »最新报道

  昌邑市龙池镇马渠村坐落在渤海莱州湾南岸,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中共昌邑县委、县政府和县独立营(大队)驻地,是保卫“渤海走廊”的指挥中心。无数革命先辈与当地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保卫“渤海走廊”安全畅通、取得昌邑革命斗争的胜利作出贡献,也为后人留下“红色马渠”这一丰厚的精神财富。近日,记者走进马渠村,聆听红色故事、探寻红色足迹,探析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之路。

  红色马渠

  15处遗址和展馆,彰显厚重红色历史底蕴

  近日,记者走进昌邑市龙池镇马渠村,主街道宽敞整洁、房屋规划整齐,蔚蓝的天空、橙黄的粮食、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一派新农村气象。据介绍,马渠村地形特殊,最早分西粮店和卤蓬沟两部分,现在的河西为西粮店,是一个黄土岭。村南有一条200米宽的河,呈东西走向,村东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渠。相传北宋初期,赵匡胤领兵到此,在河西黄土岭驻扎多日,部队的马匹在河渠内饮水,村庄因此得名“马渠”。如今马渠村已发展为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大村庄。

  马渠村红色历史故事

  马渠村的红色文化核心区位于村西,以“红色马渠,美丽家园”为主题,规划“一街两点三区”整体布局,围绕“坚强堡垒”“力量根基”“胸怀理想”“永葆本色”四大板块打造而成。

  走进红色文化核心区,蜿蜒曲折的房屋布局令人震撼,与其他村子不同,该村胡同拐角多,看上去像一条条“死胡同”。这些弯曲的胡同里,有魏坚毅故居、魏铎故居、昌潍县委宣传部旧址等15处红色遗址和展馆,彰显着村庄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

  弹壳墙

  据记载,革命时期在昌邑境内共发生过大小战斗500多场,大部分战斗没有名字,马渠村人用一个子弹壳代表一次战斗,做成了“弹壳墙”,纪念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基石墙”用马渠村群众捐献的1300余块青砖砌成,每一块青砖都经历过革命战争烽火硝烟,见证了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象征着人民群众是夺取革命胜利的最可靠基石。

  “这些是当年村里妇女为革命战士一针一线纳的鞋底。”“这个水壶是前几年一位村民捐赠的,它曾跟着村里一位战士征战沙场、走南闯北。”该村村主任魏相进沉浸式的讲解,仿佛带大家回到那个战争年代。老房子、老物件、历史人物及事件展板……都鲜活地记录着革命时期这座村庄的光辉历史。

  村里妇女为革命战士一针一线纳的鞋底

  抗日战争时期,马渠村是昌北根据地的核心

  “七七事变”后,在潍县求学的魏惜珍、李杰等回到家乡马渠村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马渠村建立党支部。1938年2月,日军侵占昌邑城,中共鲁东工委和昌邑县委在瓦城村领导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马渠村几十名青壮年加入,马渠村也成为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活动的基地之一。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马渠村成了昌北根据地的核心。1940年春,马渠村成立“自卫团”。当年10月,柳疃日伪据点的敌人让村民到据点照相办“良民证”。马渠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坚决抵制,全村没有一人前去。敌人组织大队人马来袭,村“自卫团”青壮年迅速带上枪支弹药迎击敌人,逼其撤回到据点。

  马渠村红色展馆

  1941年冬,为改变不利于游击战的平原地形,马渠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村西挖了宽3米、深2.5米形同蜘蛛网的“抗日沟”,长达4万米。同时,村民对村内地形进行改造,堵大门开小门,截大街转小巷,群众家里挖地道、砌假墙,马渠村成了敌人望而生畏的“堡垒”。

  独创四部情景剧,让马渠红色故事“活”起来

  据介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马渠村有很多青年参军,有41人为国捐躯。他们给村里留下的优良革命传统,激励着后人前进。

  红色情景剧《兄妹参军》演出现场

  为了让马渠村的红色故事“活”起来,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勤劳智慧的马渠人民依照发生在村庄的真实革命故事,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把野菜》《以命换命》《兄妹参军》《红色基因代代传》四部红色情景剧,分别在四个剧场演出,分布在红色文化核心区不同的区域。情景剧的演员都是普通村民,他们中有的是在村里开超市的,有的是开饭店的,还有的从事养殖业,他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主动加入村红色文艺宣传队,通过质朴自然的演出风格,将一个个革命故事展现给大家。

  “要不是战士们在这里撇家舍业打鬼子,咱哪里来的好日子啊!”情景剧《一把野菜》讲述了1942年抗战最艰苦的阶段,根据地遭遇罕见旱灾,昌邑县独立营的指战员主动到离村很远的地方挖野菜,将村庄周围的野菜让给老百姓,展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为人民的高尚情怀。马渠村6名村民穿着朴素且有年代感的服装走上舞台,饰演八路军战士、村民等角色,声情并茂地表演了“一把野菜”的感人故事。

  “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了解马渠的红色故事,让更多人知道马渠这个美丽的红色村庄。”在剧中饰演战士的魏永巧说。

  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勤劳智慧的马渠人民不仅致力于红色村庄的打造和建设,还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村里最新打造的赁铺胡同,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怀旧元素与当今网红元素完美结合,这里不仅有老电话、旧钟表、颇有年代感的各种墙画,还有时髦的表白“红绿灯”,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前来参观打卡,逛累了走进村里的羊汤馆,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羊杂汤,吃上几口昌邑特色凉拌合菜,身心都得到了极大满足。

  赁铺胡同

  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颇具当地特色的店铺将开门迎客,“红色马渠”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具有自己村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