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库 »我(们)的志愿故事征文

  喜逢周末,上大班的大女儿就会问我:“妈妈,这个周末你要去博物馆当志愿者吗?”做核酸排队时,她会望着前面即将帮她做核酸的“大白”说:“妈妈,你今天怎么没去当志愿者?”当我和物业反映小区里有一只被锁住的流浪狗时,她又会问我:“妈妈,你这是在做志愿者吗?”

  在懵懂的孩子眼里,“志愿者”就是妈妈的第二个“角色”,而这种“角色”根植在这个“家”中的时间,的确比孩子们的“年龄”还大一些,甚至可以说是,这个“角色”促成了我们的小家。

  12年前,我和孩子们的爸爸——老曾同志,一个从南,一个从北,奔赴四川,加入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队伍,开启了为期一年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也是从那时起,两个毫无交集的陌生人开启了相识、相知以及今后共赴余生的旅途。那个时候,志愿服务对我们来说是热血青春的见证,是我们对汶川地震后那些前赴后继“逆行者”的致敬,是给自己的成人礼。一路上,我们唱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时的志愿服务像大江大河,是红色的,是蓬勃的,更是热切的。

  一年后,我回到家乡,开始了一段致力于基层工作的生活,七年的时间,我成为了义博会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这时的志愿服务更像是基层工作的一种补充,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践行。是生活与工作的交融,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种精神在社会治理上、在民生幸福感上是不可或缺的。穿上红马甲,工作不分上下班,责任不分大小类,那时候的志愿服务是棕色的,与大地同色,与村民同框,七年的时间,早已融进我的血液。

  七年后,老曾同志终于等到了我服务期满,至此,我们结束了常年的异地分离,回归到了养儿育女的“小家”生活。可来到了新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一切都让人手足无措。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潍坊市博物馆志愿者的招募启事,就这样,我又在一座新的城市,加入到新的志愿服务队伍,抑或说,又回归了大部队。在博物馆服务期间,我慢慢地熟悉着这座城市,收获的鼓励和感谢让我又重拾了人生的意义,更有幸认识了一群同样有爱的朋友,正如许多志愿者的心声一样:“做志愿者,收获往往比付出来得更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但是,有的时候,手上不仅留有余香,心中更生出另一朵玫瑰。当你手足无措时,加入志愿服务,你会发现,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这时的志愿服务是橙色的,如冬日暖阳一般,照耀大地,也温暖自己,是向阳而生的动力,也是生生不息的倔强。

  慢慢地,在日复一日的志愿服务中,我也在新的城市生根发芽,身后也多出了一个小身影——我的小囡囡。有时,她也会随我一起去博物馆做志愿服务。疫情期间,我向社区申请做“大白”,她会在楼上为我加油,鼓劲。暑假回老家后正遇疫情反复之时,申请做流调志愿者后,每次我打电话,她都会乖乖地关上房门,告诉妹妹不要打扰妈妈。

  放学回家,十字路口,小囡囡会指着穿红马甲,维持交通秩序的阿姨,大声地告诉我:“妈妈,你看,志愿者!”因为,她特别骄傲,她知道,我们家有“好多”志愿者。

  无论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博物馆志愿者、防疫志愿者,或在四川做志愿者,在浙江做志愿者,在山东做志愿者。无关职业,无论年龄,更无界限,志愿服务如同空气一样,无色无味,像基因一样,无声无息。这就是我们“志愿者之家”的故事。

  (作者:潍坊市博物馆 骆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