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民生事业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群众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滨海区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为民服务为目的,以民生保障为重点,行惠民之举、办利民之事、施安民之策,充分发挥全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势,搭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整体联动、立体覆盖的“大救助”民生格局,全力保障幼有所育、学有优教、弱有帮扶、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确保群众得到快速、高效、便捷的服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就人人都关心的老年人来说,滨海区城乡分散特困人员供养执行市中心城区供养标准,集中供养人员全部入住区敬老院,目前全区58名特困供养人员供养经费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制定《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管理办法》,80-89周岁、90-99周岁、100周岁以上(含)每人每月分别发放津贴100元、300元、3000元。全面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区财政、村集体分别补贴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每年每人10元、30元-50元,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份保障。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袁洪勇说,滨海区着力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按照“大部制”管理思路,整合教育、卫计、民政、老龄、残联、慈善等多个部门单位,把民生职能相近、业务相近的部门整合到一起,组建“大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局,合力抓好“大救助”民生政策落实,有效破解原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带来的“碎片化”“分散化”等各种弊端,有效解决了民生领域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问题,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助老关爱只是滨海区构筑“大救助”精准体系的一部分内容。今年,滨海区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强化精准救助,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都能及时获得社会救助,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的生活水平得到基本保障。今年1月份大部制改革以来,全区社会救助资金投入450余万元,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滨海区将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统一纳入低保;落实困难、重度等残疾人补贴制度,救助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的低保老年人。制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完善多元化的康复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保障制度,全区残疾人服务覆盖率达100%。实施“情暖滨海·共享阳光”慈善公益项目,帮扶困难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组织未就业残疾人参加各级招聘会。区慈善总会、文明办组织开展爱心共建单位创建工作,目前全区有35家企业创建为爱心企业。

  滨海区开展“大救助”工作,以社会事业局为主体,街道、社区(村居)共同参与,相关部门配合,将全区各方面资源、资金和政策形成一盘棋、联成一张网、拧成一股绳,全面建立起大框架、大力度、大协作、大统筹的机制,构建起分工负责、相互衔接、运作规范、城乡一体的社会“大救助”体系,既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遗漏救助等现象的发生,又让政策发挥最大实效,社会救助资源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配置,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使困难家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生活尊严。

  滨海区不仅做好结合文章,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整合资源与统筹协调、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输血型救助与造血型帮扶相结合,完善“大救助”保障体系,而且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要求,强化技术支撑,打造“大救助”服务体系,形成社会救助合力。还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强化精准救助,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都能及时获得社会救助,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的生活水平得到基本保障。

  一枝一叶总关情。滨海区针对社会救助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工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还充分利用全区开展的群众联系日,组织开展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党组织与困难家庭结对活动,通过定期开展“拉家常”、上门慰问和办实事,积极鼓励引导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社会救助志愿帮扶活动。其中“慈善爱心共建单位”创建项目在今年被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等11个部门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潍坊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