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文明家庭

  在草屋社区,只要一提起周可绪,人们都会流露出钦佩和羡慕的眼神,因为他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祥和幸福的大家庭,但这幸福来却是之不易,也是这一家对幸福生活倍加珍惜的原因。

  周可绪现在兄妹4人,他们4兄妹来自不同的两个家庭。7岁那年周可绪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为了能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庭,也为了能继续做好乡村医生这份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娶了现在的母亲,继母带过来两个妹妹,然而继母的温柔贤良,子女们的孝顺体贴,让这个破碎重组的家庭更加温暖和谐。多年来,他们一家人互敬互爱、真诚相待,互相包容,互相谅解,在草屋社区造就了一段佳话。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无论是大家庭还是周可绪自己的小家庭,在亲人的支持和理解下,他都将生活经营的井井有序。

  兄妹四人在母亲的关怀和父亲的谆谆教诲下都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建成了自己和谐的小家。周可绪说:“我们的家庭之所以这么和谐,功劳全在我的母亲,小的时候母亲对我和妹妹就像亲生的一样,让我们有了家的温暖。我们长大了为了我们成家立业也是操碎了心,我真的很感谢母亲。”周可绪的母亲看着眼前已成家立业的儿子眼里满是欣慰的说:“可绪从小就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他老是替别人着想,作为他的母亲,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这样的场景,这样和谐的继母子关系,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如今,周可绪已经成家,有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马雪琴。马雪琴在家中,即为人媳、人妻、人母,又是又是嫂子,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勤俭持家,民主持家,用自己一颗充满爱的真挚的心,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温馨红火、其乐融融。为人媳,她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每当公婆的生日那天,她都要亲手烧上一桌他们喜欢的可口饭菜,全家人在一起庆贺一番。今年秋天,听说有旅行社组织老人到北京旅游,想到公婆平时也比较空闲,马雪琴主动给公婆报了名,让两位老人到北京旅游,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

  为人妻,她关心体贴丈夫;为人母,她言传身教,精心教育孩子。作为大嫂,她关心三个妹妹的生活,每次妹妹们回家探亲她都会亲自下厨,热情招待,姑嫂之间的关系十分很融洽。

  周可绪也是草屋社区出了名的好女婿,马雪琴说:“我的弟弟在外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趟,我父母家里的农活全是他一个人干,有时候我母亲说,人家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这个女婿就是我的儿子。”笔者采访期间恰逢周可绪岳母来送中午饭,老太太脸上洋溢的幸福不言而喻。

  正是他们两个人的互敬互爱,才能有这爱屋及乌,才能有这幸福的一家人。

  二、爱岗敬业,互相促进

  周可绪的父亲是一名老乡村医生,在儿时周可绪耳濡目染便立志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很快便成长为基层最年轻的乡村医生,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有十几年医龄。多年来,周可绪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以律己,不计得失,带领社区卫生室的医务人员一心从群众利益出发,尽心尽力的为群众看病治病,并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他回忆,九十年代初的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在周可绪的记忆中,父亲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生病的人不逢时间更不逢天气,出诊也不会因时间或天气而改变,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赤日炎炎、冰冻三尺,只要有群众到家里请求父亲出诊,他便毫不犹豫地背起出诊箱随同前往。正是由于父亲的影响,周可绪从小立志于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98年顺利考取潍坊卫生学校,经过三年的学习,2001年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赤脚医生。工作之余他还参加函受普及班,订阅多种医疗卫生期刊,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农村赤脚医生的工作环境差,劳务报酬落实不到位,很多人都改行或跳槽,甚至去做生意。当时乡卫生院也想调周可绪去卫生院工作,但他为了让村里的人能够及时看病,毅然选择了留在农村,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医术奉献给当地村民。

  2013年7月的一个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周可绪刚刚要休息,突然接到电话,原来是本村的曲战华出门喝酒回来的路上摔到了沟里,周可绪二话没说,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即开车赶到现场,对曲战华的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后,亲自送他到市里医院进行检查,等把各种事情处理完毕,已是12点多……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周可绪来说真的是太多了。十几年来,周可绪跑遍草屋社区几个村每一条大街胡同,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在周可绪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他都是随叫随到。2001年的一天,草屋群众张先香突然肚子痛得厉害,正在吃饭的周可绪接到病人家属求助立即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他初步判定张先香是急性阑尾炎,危急关头,周可绪立刻联系医院,并找车把病人护送到医院进行手术。张先香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一会儿,就会化脓……

  2008年7月,周可绪同志担任草屋社区卫生室主任,从此以后,他的工作更忙了,不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还是逢年过节,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周可绪都会到社区卫生室去待一会儿,很多群众白天忙于干活没有时间看病,便利用晚上到卫生室去。小到健康咨询、测量血压、清创换药,大到输液治疗、转诊疑难病人,他每天多是忙忙碌碌,有时要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有些老年患者无人照顾时,做完治疗后周可绪还要把他们送回家。除了繁忙的医疗业务外,周可绪还担草屋社区内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对慢性病管理认真负责,不流于形式。如群众谢某,随访时发现了可疑糖尿病症状,周可绪动员其及时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使该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得到病人及家属由衷的感谢。

  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从医十多来周可绪一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来取得村民们深深的信任。不论在刚开始的农村赤脚医生阶段,还是之前的乡村医生,或者是现在的社区责任医生,周可绪始终把医德作为行医生涯的灵魂。面对常常处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农民群众,除了关心、爱护、尊重他们,更要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妻子马雪琴是草屋社区村委会的委员,她从事农村工作多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农村工作相关知识。她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作为村委会的一员,对于工作中的问题能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由于她是社区主要干部,很多时候都是在忙社区里的工作,而耽误了自家的农活和经营,对于这些,丈夫周可绪从无怨言,公婆也很理解,从不抱怨。

  在丈夫的带动下,马雪琴也决定投身为民服务的队伍中。2010年,马雪琴接任了草屋社区妇联工作,她凭着一腔热忱,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几年如一日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竭尽全力为全社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激扬奉献着青春,在求索的步履中挥洒辛勤的汗水。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群众收入增加,逐渐富裕起来。可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精神生活质量却不见提高,一些群众竟滋生起享乐思想,农闲时节,男男女女终日沉迷于扑克桌上,既影响了村风民风,也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样下去,怎么行呢?马雪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几次与社区干部商量对策。心动不如行动!她组织了40多名妇女姐妹成立了舞蹈队,通过培训,逐步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为集健身、娱乐、文艺宣传于一体的文艺宣传队伍,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宣传党的好政策,歌颂新农村里的好人好事好风尚。舞蹈队搭建了与农村妇女沟通的桥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在,这支舞蹈队已经参加了多次市里的比赛,令人刮目相看。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许多留守青少年疏于教育管理,今年6月由镇妇联呼吁,各社区妇联干部参与,在全镇范围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社会学校家庭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努力构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促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马雪琴积极响应镇妇联的这一举措,在全社区进一步形成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热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辛勤的工作,一流的业绩,使马雪琴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和赞扬。

  从事妇联工作以来,马雪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壮举,但做的实事好事,却件件贴着民心,桩桩为了百姓。她把妇女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的妇女干部在群众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为妇女干部树立了典范。

  他们的成绩在于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另一半的支持。马雪琴在丈夫的帮助下,考取了潍坊护校,学习了基本的医学常识,周可绪经常下村为病号看病,有的病号找到家里找不到人,总是积极地替病号联系,一时半会赶不回来的,她也用自己的医学常识替病人缓解。马雪琴有时候工作上需要帮忙的地方,周可绪也义不容辞,今年恰逢妇女“两癌”筛查,为了保证每名妇女都能享受这样的好政策,马雪琴没白天没黑夜的在村里做宣传、摸底工作,第一批他们决定先查快到年龄党的妇女,但是这些妇女年龄大出行不方便,周可绪知道后立马提议,用自家的面包车拉她们去卫生院检查。这件事在社区妇女中传为佳话。这是这种相互体谅、相互帮助才让他们的工作蒸蒸日上,让他们的感情更加牢固。

  三、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周可绪夫妇的乐于助人也是人人知晓的,在草屋,凡是有困难的地方都能看到夫妻俩的身影。邻里邻居好多时候找马雪琴都是村委工作之外的事,但她从不拒绝,每次都是全力相助。夫妇俩有一副热心肠,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马雪琴经营的药店始终遵循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原则,对一些经济上暂时困难的病人,主动赊药品给他们,让他们先治病,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有时村民经济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尽量给予帮助。此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草屋社区是个山区,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小孩,很多家庭春耕秋收的农活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完成,对于这些事情,周可绪从来都是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不图回报。为邻居做好事,特别是村里一些留守高龄老人,他一有空就会过去给他们体检、测血压,帮他们干点农活,陪他们拉拉家常,聊聊新鲜事,逢年过节还给他们送好吃的。现如今,很多得到过他帮助的老人的儿女春节回家都要到他家登门感谢。

  社区群众周建升家庭生活贫困,靠低保维持生活,马雪琴总是上门嘘寒问暖。有一次,马雪琴看到周建升父亲重病出院回来,心想老人需要增加营养,便赶紧回家,杀了辛苦喂养的正下蛋的老母鸡,煨好汤送到周建升家中。2011年年初,周建升的父亲去世,家中无钱给老人办理丧事,马雪琴动员家人和亲戚捐款,他的行动感动了周围乡亲,乡邻们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马雪琴时常说“邻居的小困难不帮助,就会变成大困难,谁家没个困难,有困难大家都来帮衬一下就可渡过难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她身上体现了邻里间的互助友爱,创建和谐社会需要这样的热心人

  周可绪夫妇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着一份大写的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丰富着“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内涵,这份浓浓的邻里真情,构建了我们温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爱护子女,重视教育

  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因此,夫妻俩不管多忙,也抽时间教育孩子。在对儿子周天宇的教育问题上,他们从来都是统一思想,不娇纵、不溺爱,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孩子学做人。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学会感恩,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对前来求助和买药的人都礼貌相待,从未有过怨言。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儿子对人有不敬的地方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天宇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心,他们教儿子学会了煮饭、洗衣服、折叠衣服、收拾房间等家务活,周末还经常带他到地里除草、浇地,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为了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周可绪带头学习,和儿子一起制定目标,教育儿子除了学好各门功课外,还应多看课外书,他经常带儿子到书店买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陶冶性情。为了让天宇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作为父亲的周可绪让天宇从小参加学校的各种艰苦的体育训练;为了锻炼儿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让儿子在舅舅的建筑工地里做过暑期工,在猛烈的阳光下做杂工,体验劳动的滋味与赚钱的艰苦。一个月的辛苦劳动,使天宇学会了勤劳节俭,珍惜学习机会。周可绪很重视与儿子的沟通,平时经常带儿子打篮球,和儿子聊天,了解他的心理,及时引导教育,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树立他的自信心。由于注意教育方法,他们的宝贝儿子天宇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生活中他孝顺长辈,勤做家务,独立能力强;学校里他勤奋好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儿子是我们的骄傲”周可绪欣慰地说。

  周可绪夫妇做为基层工作者,事情多,任务重,有时候忙于工作常常顾不上家里。但他们从无怨言,默默地互相支持着对方。平时夫妻二人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他们结婚十多年来,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得到街坊邻里的羡慕和赞扬。

  周可绪夫妻俩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他们互帮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