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最近,北京市的一些餐饮店流行起“扫码打赏”,即消费者通过扫描服务员所挂牌子的二维码支付一定金额的“小费”。对此“扫码打赏”,消费者态度各异,基本可以分为两派,“看情况”和“坚决抵制”。(5月10日《法制日报》)

  很多人可能在阅读网文时点过文末的“赞赏”按钮,也可能在观看直播时送出过礼物,与之类似,一些餐饮店流行的“扫码打赏”,其实就是换了马甲的“小费”。可以认为,这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传统小费的一种衍生形式。那么,这到底好还是不好呢?客观地说,这种需求本身是否真实存在,到底能为多少人所接受,对餐饮业本身的影响究竟几何,问号实在不少。

  事实上,这些年来把“小费”从国外引入国内的呼声就没断过,为此甚至还曾有过权力推动。比如,在旅游领域就进行过这个方向的探索。但在现实中,此举始终未得到广泛认同,消费者对此多是敬而远之。而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缺乏“给小费”的文化支撑和行为惯性。更为关键的是,从国情和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在“小费”流行的欧美发达国家,相对于其他行业,其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小费”成为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反观国内,情况显然不同,包括餐饮行业在内的从业人员的收入主要就是工资,再以“扫码打赏”的方式来照搬“小费”制度,就明显缺乏说服力。

  在推出“扫码打赏”后,有餐厅称员工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更愿意主动与顾客沟通。不可否认,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此前服务员积极性之所以不够高,餐厅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试想,如果餐厅文化良好,员工薪酬合理,又何需“扫码打赏”来激励?公众有理由质疑:商家此举,是否把责任转嫁给了消费者?

  不得不提的是,即便在国外,“小费”文化也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要求取消“小费”的声音愈发强烈。在舆论的压力下,已有连锁餐饮机构取消了“小费”。究其原因,其实与时下人们对“扫码打赏”疑虑是一致的。比如,一旦服务员收受或索取“小费”成为常态,那些未支付“小费”的消费者,享受到的服务是否会“打折”?只要这种疑虑客观存在,表面上自愿的打赏,实际上就是隐性的强制。其对于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究竟有无裨益,就很难说。

  要想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根本上应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评价和信用体系。换句话说,“扫码打赏”是驱动力,评价和信用是抑制力,只有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走得正、走得远。如果忽视了提高饭菜质量、服务质量这个立身之本,一味搞“扫码打赏”这种所谓的创新,注定无法取得消费者的青睐。在此,友情提示一句:一旦“扫码打赏”激起消费者的反感,那可就是一道“逐客令”哟! (李明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