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近日,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不仅被抓了个现行丢了脸,更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那份真心。

  (5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扶贫是事关穷苦百姓的生存大计,但当地的干部似乎把此当成了儿戏,竟然想用“装儿子”的把戏蒙混过关,何其可笑?

  好在“装儿子”的扶贫干部在现场露了馅,贫困群众“被当妈”的窘境终于解除,这位干部最终被问责也是毫无疑问的。不过,问责之后,我们还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在多层关注和打假“扶贫”的背景之下,仍然还会发生“装儿子”扶贫这样的闹剧?

  让笔者感到疑惑的是,当地的扶贫工作到底有多么不堪,竟然需要“装儿子”代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装儿子”扶贫背后,总会有“当老爷”为官的影子,如影随行。在工作中习惯了“当老爷”,才会在扶贫中不下真功夫,宁愿“装儿子”,企图蒙混过关,得过且过。

  虽然招数有点下三滥,但若不是这名干部演技太差,说不定真能骗出一个光鲜亮丽的扶贫政绩单。由此可见,这个谎言还戳穿了当地扶贫工作监督体系并不健全的事实。百姓作为扶贫工作的受益主体,参与主体和监督主体的作用还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出来,扶贫成绩更多的是依靠个别百姓的片言只语来衡量,给当地干部造假以可乘之机。

  实际上,扶贫造假的招数层出不穷,干部“装儿子”的做法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荒山刷绿漆、水泥地上撒土、路上铺薄膜种菜、在非法征用的土地上插上没有树根的果树苗等,各种手法相继横空出世,可谓是创意无极限、造假无节操。若扶贫监督体系健全,又怎会一再让造假者有漏洞可钻?

  对于暴露出的干部“装儿子”之类的典型案例,必须一查到底、严肃追究,否则不足以震慑某些歪风邪气。

  当然,“装儿子”露馅戳穿的不只是演技问题,更是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监督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比起处罚一名干部来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让扶贫监督规范了,让扶贫工作找到当地的“穷根”,让当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装儿子”的闹剧才不会再次发生。(李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