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与灵魂。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推动移风易俗,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生活有面子,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深刻认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就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近年来,伴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个别地区一些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大操大办、奢靡攀比现象依然存在。这一方面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助推了人情消费畸形发展,疏远了乡情,直接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另一方面,个别红白喜事当事人利用这种办酒邀请、拉拢领导干部,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持续深入地推进移风易俗,是一项中央有指示、省市有政策、群众有期盼的利国为民的民心工程,是一项革除陈规旧习、提倡勤俭节约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以来,我市积极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潍坊样板,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基层文明乡风培育取得可喜变化。同时,也应该看到,移风易俗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作方法过于呆板,部分规定不太理性,部分基层党员模范引领作用不突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低俗恶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等。怎样破解这些难题,值得我们思考。

  共建共享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修身齐家的社会新风尚是一个庞杂浩繁的系统工程,它不如物质文明那样易于见成效,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方能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一要坚持刚柔结合。移风易俗,移的是吃喝风、攀比风、送礼风,易的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习、低俗恶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本身具有自我调适、自我演化的特性。政府部门不能操之过急,搞一刀切,简单粗暴地对旧习一禁了之,而要遵循规律,将刚性政策与柔性智慧相结合,可以尝试先立后破,大力宣介新风,推选先进典型,以文明新风渐进取代旧习恶俗,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办酒、节庆、人情往来等各种乡风乡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中坚韧的地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发挥过团结乡邻、凝聚民心、守望互助的宝贵作用。因而传统习俗的变革与重塑便成为移风易俗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现在有些地方规定农村不准老人办寿宴,春节完全禁鞭炮;甚至个别地方的村民因为办满月酒、升学宴而被取消低保、养老补贴。这种全盘否定的思维会对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价值观的传承产生消极影响。政府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对待传统乡风民俗必须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注意姿态和尺度,要结合不同的风土人情,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区分出哪些办酒行为是有存在价值要保留的,哪些是在后来“跑偏”出现需要坚决摒弃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可以保留的红白喜事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让群众真正成为移风易俗的受益者、支持者和拥护者,让移风易俗的善治实践得以见实效。在这方面,上海经验值得学习,上海市一些地方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提倡既要移风易俗,也要“留风守俗”和“寻风觅俗”,生动实践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理念。

  三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所谓风俗者,乃是特定区域的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礼节、习惯的总和,说到底是个体行为的放大,因此移风易俗本质是对彩礼金额、酒席标准、宾客随礼等农民的私人生活细节的干预,这就难免触及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在群众的日常具体生活中,政府怎样介入和介入到什么程度,需要掌握好方法、拿捏好度,要尽可能地避免因政府越权主导干预农民个人生活而引发群众抱怨不满。移风易俗作为一场群众性的革命,始终要以群众满意和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相结合,从决策、发文到执行,要充分征求农民意见,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注重让社会自身去培育纠错机制和向善自觉,以充分激发民间活力,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政府、社会与公众才能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移风易俗。

  四是坚持点面结合。首先,在群体指向上,要坚持抓两头的点促中间的面,也就是通过做好富裕户和较差户的思想工作,让其不炫富、不跟风,从而带动中间面上的一般户不攀比浪费。其次,在地域指向上,每个县区可以选择一到两个乡镇作为规范红白喜事的试点乡镇,依托三级文明村镇建设等具体项目,出台相关量化规定,严加管理,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通过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从而带动全域全面的移风易俗。再次,在环节指向上,通过抓住关键环节,即农民婚丧嫁娶的大事,来带动系统性的移风易俗,比如在操办婚事上,提倡简约朴素的集体婚礼、纪念婚礼、公益婚礼等;在办理丧事上,提倡洁净、节俭、文明的生态墓葬、网上祭奠、写一首诗、植一棵树、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祭奠方式践行厚养薄葬,传承孝亲敬老好家风。(潍坊市委党校 朱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