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原创评论

  虽是寒冬,滨海区大家洼街道郭李央村却游客不断。这个地处潍北腹地、古弥河西侧的小村只有460口人,占地33.3公顷,自然禀赋并不突出,却有越来越多游客驱车上百里前来郭李大院和郭李民俗馆“打卡”,吃一口郭李焦饼,深井甜水冲壶茶,买一件虎头刺绣……而这些农副产品因为利润低、不耐运输,无法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在当地人看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游客“请进来”比农品“走出去”更适合当地发展。

  走在郭李央村,入目所及,有穿着工装的村民在村中的高端果蔬示范园忙碌,有村妇在午后阳光里手工缝制虎头鞋,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村庄俨然一座“生态活性博物馆”,旅游接待只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村民平时该种地种地,该绣花绣花,不和旅行社深度捆绑,不搞大开发,村里有多大接待能力,就接待多少游客。

  当前很多景区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在哪里,无论知名度高低,除了那些大自然的馈赠,有独立个性,让人眼前一亮并印象深刻的旅游项目并不多见。一个村庄要发展文旅产业,如何提升旅游竞争力就成为关键。郭李央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借助“北大洼第一口甜水井”、将军故居、老磨坊等文化资源,把村庄建成景区,让乡愁变成“卖点”。

  “小花也有扑鼻香”。小村不一定非要大开发,小村庄无需建成“大景区”,在补齐停车、公厕等公共服务短板的同时,村容村貌也日益整洁美观;在开发农产品加工时,乡村特色产业也会相继涌现;着眼游客体验时,也蕴含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内在动能。放眼长远,小村庄“做好自己”,增收就业随之而来的直观收益,倡导文明风尚、促进生态涵养、优化基层治理,就是沉甸甸的潜在效益。(石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