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一边低头看手机,一边过斑马线,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此过马路不仅不安全,还可能阻碍交通。近日,福建厦门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8月1日起,在厦门“刷手机”过斑马线等行为将面临处罚。针对斑马线上较为突出的“刷手机”等不文明行为,该《规定》明确,行人通过斑马线,应当在斑马线内尽快通过,不得坐卧、停留、嬉闹、浏览电子设备或者从事其他影响交通安全的活动。妨碍车辆合法通行的,将处以警告或五十元罚款。
对“过马路玩手机”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厦门不是国内首例。早在2019年《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出台,就对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等行为作出了明确禁止。
各地为什么要用立法的形式对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等行为进行明确禁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一条交通规则背后,都是无数血与泪的教训。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手机逐渐成为许多人最为亲密的“朋友”,在上下班途中、过马路的时段,刷手机、看段子、打游戏、听音乐,无疑成了部分群体额外的“时间奖赏”。不抬头看红绿灯,用余光注意别人的动作,紧跟大流过斑马线,成了这部分人独有的过马路方式。
殊不知,被手机偷去的注意力,淡化了对交通安全隐患的洞察力、防范力,也拖慢了道路的通行速率。斑马线不是安全线,更不是护身符,许多交通事故就是在许多人认为较为安全的斑马线上发生的。
此次厦门出台《规定》,明确了妨碍车辆合法通行的,将处以警告或五十元罚款。但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处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面临着“隔墙扔砖头——砸到谁是谁”的窘境,而不像道路交通处罚一样具备处罚执行的普适性。所以《规定》的出台更多的是以处罚这种可能发生的惩戒,提高一些低头过马路群众的安全意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威慑”或者“严厉的劝导”。
处罚仅仅是一种方式,更为有效的手段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因此,治理斑马线“低头族”,可以从城市管理、文明出行的角度,通过公益广告、扬声器、志愿者提醒、播放警示案例等方式进行,从而让文明出行这一观念入脑入心,真正保证出行安全、道路畅通。(邵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