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文明潍坊网络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播报

  今年43岁的李法才和马良香夫妇成为“类家庭”的家长已经四年了,共照顾过潍坊市儿童福利院里的10个孩子,如今已成为了一家人。10月6日,记者从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了解到,从2016年实施“类家庭”项目以来,已为数十名孤弃儿童“安了家”,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踏实。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水饺过中秋节 

  10月1日中秋节,马良香一早就起床去附近的市场采购蔬菜、猪肉等,李法才照看五个熟睡的孩子。

  马良香和李法才住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房间里窗明几净,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的生活照,非常温馨。“这是去年过春节时我们一起包水饺,这是去年我过生日时,孩子们送的贺卡……”马良香看着照片说。

  他们这个七口之家与其他家庭不同,因为五个孩子都是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与夫妻俩没有血缘关系,却像一家人一样生活。

  当天下午3时多,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始和面、拌馅、擀面皮、包饺子。虽然五个孩子的年龄都不大,手法却非常熟练。“每逢过节我们都会包水饺,孩子们也会帮着一起包。”马良香说,中秋节一家人一起包水饺、吃月饼,给孩子们家的温暖。当天晚上6时多,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饭菜也已备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十分幸福。

  曾受好心人帮助,组“类家庭”回报社会 

  谈起为何要成为“类家庭”的家长,马良香称,那要追溯到十年前。当时丈夫李法才是一名乡村医生,一次外出时遭遇车祸受重伤,在医院整整昏迷了九天。当他们花光了所有积蓄正不知所措时,众多好心人伸出了援手,让李法才得以继续治疗恢复健康。2016年,听说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类家庭”抚育项目后,他们立即报了名。

  “困难时有好心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也要回报社会。”马良香说,他们和老人商量此事,因为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如果再抚养福利院的孩子们,负担较重。没想到,公婆都非常支持他们,并主动提出照看两个孙子,让他们夫妻俩全力照看这些特殊的孩子们。

  2016年,马良香和李法才与五个孩子组建了“类家庭”。这五个孩子分别患有唐氏综合征、脑瘫等疾病。“照顾这些孩子需要尤为注意,起初我几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半夜得起来好几次,看看孩子们有没有睡好。”马良香说,她觉得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悉心照顾,每个孩子的习惯都熟记于心 

  目前,夫妻俩照顾的这五个孩子年龄段在7岁至13岁,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孩子们到公园等地游玩,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马良香说。

  照顾这些孩子,马良香并没有感到不耐烦和厌倦,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小乔最爱吃水饺、小琳最爱吃火锅、小敏最爱吃水果……每个孩子的饮食和习惯,马良香都熟记于心。

  每一次过节,他们都会问孩子们的愿望,有的孩子会说“不想长大,想和妈妈一直在一起,长大后也想和妈妈住一个小区”,这让马良香更加坚定了照顾这些孩子的决心。

  马良香表示,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被这些可怜娃“牵”住了心,十分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段时光。

  “类家庭”实施四年 为数十孤弃儿童安家 

  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类家庭”抚育项目是针对当前孤弃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但难以享受到家庭温暖的普遍现象,从孤弃儿童心理层面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到孤弃儿童这个群体中父母角色缺位、家庭亲情缺失、外界交往缺乏等客观实际,采取让孤弃儿童们跟福利院工作人员或爱心人士以一个家庭的结构生活在一起的方式,为孤弃儿童组建“类家庭”。“类家庭”由一对爱心夫妇担任“爸爸”“妈妈”,院方提供家庭式住房,与4到5名儿童组成一个家庭,给孤弃儿童一个完整的家。从2016年该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已为数十名孤弃儿童“安了家”,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踏实。

  为了保证“类家庭”抚育项目顺利进行,儿童福利院为每个“类家庭”提供一套装修完备、带家具家电的房子,购置生活必需品;孩子的生活费、医疗教育费用等也由福利院承担。其次,定期为“类家庭”的父母组织培训,帮助他们获得抚育特需儿童的知识和方法。与此同时,福利院还为“类家庭”的孩子配备了专门的社工和心理咨询师。此外,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经过四年的时间,孩子们的确有了不少可喜的变化。”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说,一些孤弃儿童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发展。此外,一些孤弃儿童有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为他们日后正常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潍坊晚报)

Top